Tag Archives: 總第37期

理解“退智症” 

黃素真

那年我移民初到波士頓,人生地不熟,好心鄰居告訴我不少生活資訊。其中,包括到唐人街免費學英文(ESL),我就這樣開啟了學習ESL的課程,教室裡有一大堆住在唐人街老人公寓的老伯伯和老伯母,我是班上年紀最輕的學生。在這個ESL班上,我認識了幾位長輩們,隨後的日子裏,我們漸漸熟悉彼此,原來我們都會去郊區的華人教會敬拜,就這樣我們不僅是同班同學,而且還是同一個教會的弟兄姊妹。

我就是這樣與張伯母結識的,她那時大概是近七十的年齡,身體仍十分的健康。她在我們之後相處的幾十年當中,經歷過幾次大病,我都陪伴她走過。我們之間已經情同母女。她晚年身體漸漸地衰弱,頭腦也開始出現幻覺。她只有一個女兒,住在美國西海岸,她女兒有一個長期生病臥床的先生,她只能把老媽媽委託給我照料。一開始我不淸楚張伯母是出現退智的症狀,我就打電話給她女兒,因為她是護士,她聽到我的描述,就告訴我,如何配合她媽媽的思維做一些事。

因為她早年經歷內戰逃難的痛苦。當她第一次告訴我,她的臥房門口,有一個中年男人站在那邊,她甚至告訴我,那個人站在那裏是為了監視她。可我到卧房里外都察看過过,根本就没有人。接下來她又告訴我说,她養雞場的雞沒有人飼養,雞的生意做不好的話,她的家人會面臨生活上的困難。這也是她在逃難時,她的家人生活很不容易,一度靠著養雞為生。類似痛苦的往事,在她退智後反覆重現,讓她常常變得憂心忡忡。

小李是一名“鐘點工”,她在張伯母家工作了至少有七~八年了。是個懂規矩的女孩。至少這是我的觀察。有一天,張伯母告訴我一個秘密,她認為鐘点工小李偷了她的錢,要我好好調教一下小李。於是,我就先私下跟小李説好。在張媽媽面前演一齣戲給她看。張媽媽親眼看著我把小李批评批評了一頓。她的憂心和焦慮不安的心情被我完全的理解後,她就滿意地去午睡了。事隔兩天後,小李又準時回來上班,張媽媽也是和往常一樣,對小李嘻嘻哈哈的,言談舉止上完全沒有那檔事發生過。那時年輕的我,真是看得一頭霧水。

在張伯母的退智症加重之後,她會告訴我,今天又有一些人來看她,她記不得那些人的名字叫什麼了,但是這些來探望她的人都認識她,她覺得很不好意思,這樣對那些來探病的人是很沒有禮貎的。我就安慰她說:“張伯母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沒有關係,他們都認識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才會專程來看你啊”。

得退智症的人,他們需要活得很有尊嚴,真的不要跟他們爭辯,你所謂的對與錯!在那個階段,和他爭辯對與錯是毫無意義的。就算你們爭吵的過程中,你都是對的,真實的,而對方錯得離譜,那又怎樣?!除此以外,他需要你的同理、耐心和愛心。求主幫助需要長照退智症的家人們,有主那裡來的智慧和體力,使退智症的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顧。

走近海明威

王 凡

我這次來到佛羅裡達州的Key West,拜訪了心心念念的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故居。來之前重溫了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以及他的生平。海明威生於1899年,被譽為硬漢作家,卻於1961年自殺身亡,享年62歲,這令我唏噓不已,也促使我收集了更多相關資料試圖去了解他、走近他。

海明威出生於芝加哥郊區的小康之家,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藝術家。他出生時母親對他有些失望,因為本來期望是龍鳳胎。海明威在童年被母親常打扮成女孩來撫養,這造成了成年後的海明威有時會對自己的性別有些錯亂。他父母的感情並不好,母親非常強勢,控制欲強,他父親性格懦弱,夫妻常年吵架導致了對生活的絕望,他父親在海明威29歲的時候吞槍自殺。

海明威曾經參加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一戰造成了他膝蓋嚴重受損,二戰期間他出過車禍,得過腦震盪,還做過蘇聯間諜,同時也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國務院執行過特殊使命。他的間諜活動引起了美國FBI的注意,這對他多年後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心理負擔。海明威在自殺前曾極度懷疑FBI一直在監視他,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個夜晚,他望著鄰桌說:“那邊吃飯的兩個傢伙是FBI的”。海明威死後,FBI的相關文件也揭露了確實對他監視的事實。

海明威有四任妻子,和第一任妻子Hadley Richardson於1921年結婚,育有一子,這段感情在1927年因第二任插足導致離婚。Key West的故居是海明威在1931年到1939年和第二任妻子Pauline Pfeiffer居住,育有二子。當我走進這所故居的時候,房子裡的很多細節讓我相信海明威在這9年的生活是孤獨的。海明威後來的第三和第四次婚姻也充滿了寂寞。在他的書信集裡,下面這樣的句子隨處可見:“寂寞得要死,快給我來信”;“我孤獨得要命”;“此地我認識的人都走了,一個魂都不在”。他多次提到孤獨,而且懷念他的第一任妻子。他對感情的尋尋覓覓始終沒有圓滿,這也許是他人生中一大憾事吧?!

在走近海明威的時候,我了解到他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書名取自《傳道書》第1章5節:“日頭出來,日頭落下,皆歸所出之地。”這讓我對海明威是不是基督徒產生了好奇。資料顯示,海明威出生於基督徒家庭,他後來離棄了童年的信仰,一度信仰天主教。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在描述老人聖地牙哥跟大馬林魚搏鬥的過程中,幾次向主禱告:“天主保佑我,讓這抽筋快點好!”,“請天主幫我撐下去,我要念一百遍天主經和一百遍聖母經!”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老人與海》的序言中提到,海明威有意把老人聖地亞哥比做耶穌的化身,書中兩次出現隱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第一次是老人釣上了大馬林魚,雙手被釣索勒得出血;第二次是鯊魚來襲時老人發出的叫喊聲,象徵耶穌被釘雙手時發出的聲音。海明威在最後寫到老人獨自深夜返港,背起捲著帆的桅杆爬上岸去,他一再摔倒在地,這一點又和耶穌背著十字架跌倒的情節輝映。基於這些,我認為晚年的海明威心中是嚮往耶穌基督的。

  這個人們心中的硬漢作家,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戰爭在他身上的烙印及來自FBI的心理壓力、家庭婚姻的不和諧、加上漂泊不定的旅居生活、晚年高血壓、糖尿病和抑鬱症的折磨、如影隨形的孤獨等因素,海明威於1961年7月2日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的生命嘎然而止,作為基督徒的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不禁陷入深思。他是上個世紀迷茫一代的代表,一直在追尋生命的意義。《詩篇》第139章13-16節寫著:“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人作為受造物,怎樣才能活出人生的意義呢?我們本該按照神造我們的心意活出本來的樣子,撇去生命中的一切浮華,在短暫的人生中榮耀我們的主耶穌,遵守順服神的誡命,讓我們的生命中充滿愛。愛創造我們的神並愛人如己,活出主耶穌的樣式。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主耶穌不只創造我們,也教導我們愛惜自己。《約拿書》第4章10-11節寫到:“這棵蓖麻不是你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的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愛我們的神這樣顧惜我們,我們有什麼資格和權力放棄自己的生命呢?!如果你像海明威一樣也在探尋生命的意義,就請你真正接受耶穌做你生命的主,找到並活出人生的意義。相信到那時,你會深切體會到生命是如此美好,神創造的世界有奇妙的奧秘。讓我們一起探索、讓我們彼此相愛,就像主愛我們一樣。這個世界充滿了神的慈愛,我們怎麼捨得放棄這些美好、放棄生命呢?!

在基督裡得真自由

駱興菊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這首《自由》,在全世界受壓迫的民族中廣為傳誦。民族被奴役,人民便沒有自由。這首詩表達了自由的寶貴,甚至超越了生命和愛情。人們對自由的嚮往,是神在創造之初就放在我們心裡的。

當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介紹完福音,最後往往會問一個問題:你願意相信並接受耶穌作為你生命的主嗎?這樣給人一種感覺,似乎接不接受福音是由人的自由意志決定的。但對聖經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福音是神的恩典,得救是神的預定和揀選。例如:

1、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約翰福音15:16)

2、就如神從創世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以弗所書1:4-5)

3、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使徒行傳13:48)

還有很多經文直接或間接地顯示了神的預定和揀選。所以預定論是聖經中明明白白的訊息,強調了神在救恩計畫中絕對的主權。一方面,我們由此體認到,預定論在聖經中是明確的,是神揀選了我們;另一方面,從個人感受出發,選擇跟隨耶穌,又像是我們在自由意志下所做的決定。那麼,該怎樣調和預定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矛盾呢?

在解決這個困惑之前,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神有給人自由意志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在創世紀中,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就說明了神是給了人自由意志的。亞當夏娃正是使用了人的自由意志,吃了神吩咐不可吃的果子。

全知全能的神必然知道亞當夏娃會犯罪,為什麼還將自由意志賜給人呢?因為神要跟我們建立愛的關係,而不是只會聽命令的機器人。神非常看重我們,所以願意把寶貴的自由意志賜給我們。打個比方,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希望對方可以在有自由意志的前提下也愛上我,而不是給他下個情蠱。神對我們也是如此。

所以,在亞當夏娃沒有犯罪之前,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但是犯罪之後,人的自由意志已經在罪的捆綁下不自由了。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沒有吸毒之前你有選擇吸或不吸的自由,但是上癮之後,所謂的自由只可能有“就範”這一種結果。罪使我們遠離神,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一個義人也沒有,整個舊約歷史已經向我們說明了人在被罪捆綁的自由意志中一步步走向墮落。而神因著祂的慈愛做出了干預,在必死的人中揀選了一部分,賜給他們恩典,使他們得救。

讓我們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個不信的人陷在罪的泥沼裡往下沉而不自知,神伸出手去救他,站在岸邊被救上來的人也冲着他喊著讓他上來,不信的人反而扭頭說:“我不需要,這是我的自由”。求神憐憫,使恩典臨到我們,讓我們意識到自己陷在罪中,唯有抓住神的恩典,在基督裡擺脫罪的捆綁,獲得神賜給我們的真正的自由。

有一句名言說得很有道理:“自由不是想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正如保羅所描述的罪的綑綁:“我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我想做的,我不去做;而我憎恨的,我偏偏去做。”(羅馬書7:15)

願我們在基督裡脫離罪的綑綁,得到真正的自由。

何等恩典 如此預備

韓佳燁

記得今年年初規劃來美國看女兒時,我的心裡既期盼又忐忑。我之所以會忐忑,一是不知這在美探親半年的行程,海關是否能順利放行;二是到達美國後將有兩個月女兒回校上課,英文不好的我擔心日常的生活是否可以有序安排;三是不知在這邊能否找到一個合適的教會。於是,我把這三項放在了我在北京教會小組的禁食禱告中。臨行前,李大哥(二十年前從美國前往北京宣教的美籍台灣人,北京主恩之家教會創會牧師)給我介紹了一位主恩遠嫁波士頓的饒姊妹。但我和這位姊妹在北京時互相不認識,因此我來波士頓後並未第一時間主動聯繫她。

我順利到達美國後第二個週六的晚上,和女兒散步到附近的一個教堂時,偶然看到外面的牌子用中文寫著:“Malden城市學者事工團契”,想著這裡明天可能會有主日崇拜。於是,我晚上9點多上網查到電話後貿然打過去詢問。但接電話的姊妹(後來才知,這位是Malden團契的聯絡人美玉)告訴我:“這個教堂並沒有中文主日”,她還把用中文做禮拜的教會地點發信息給了我。按照地址,第二天早上來到CBCGB,偌大的會堂裡坐滿了人。我作為新人被帶領登記信息,貼名牌在胸前、引入合適的座位。敬拜中,幾百人齊聲頌讚的場面,讓我又興奮又感慨。證道之後,我的名字出現在大螢幕上,當牧師向我表達歡迎時,全場響起掌聲。會後,我被旁邊的一位姊妹帶著進入新人接待室,幾位牧師和師母、長老、同工已經在那裏恭候了。其中一位台灣腔牧師的語調、節奏、表情,讓我想起我在北京的“李大哥”。教會介紹並自我介紹之後,有專門同工帶領參觀教會的書房、主日學教室、團契房間……然後去到食堂,享用一頓新人免費午餐。特別驚喜的是,午餐後還碰巧有一場春季受洗典禮可以觀禮,整個過程充滿了溫暖和愛的感動。

我雖然在這裡一個人也不認識,但是看誰都似曾相識,一種強烈被主接待的感覺讓我不願離開。等女兒來接我的時候,我被大廳牆上貼著的《50年大事記》所吸引,每句話每幅圖仔細觀看時,忽然一個熟悉的名字跳入視線,《宣教歷史》的作者莊祖鯤牧師,他竟是這裡的第三任主任牧師;又看到馮秉誠牧師(《遊子吟》的作者)曾來此證道。哇,這兩位的作品我都讀過,頓時感到離知名華人牧師如此之近!於是我拍了照片傳給李大哥,告訴他我已經找到教會了。北京時間早上六點多,收到李大哥回复,他列舉了這間教會一連串牧師的名字。其中一位還是他的中學好友,竟然就是那位新人接待時,令我想起李大哥的那位子義牧師,這也太巧了吧?!

隔天饒姊妹電話約我見面,雖未曾在北京謀面,但電話中我們沒有任何的陌生感。見面談話的時候,教會的曾師母電話來問候我,並說她就在我家附近,能否過來見面;我因與饒姊妹正談,就婉言跟她另約時間。沒想到,饒姐妹聽到我稱呼“曾師母”,竟然說她也認識。就這樣,曾牧師、師母、饒姐妹和我,一起暢快交流,讓我對教會有了速成班似的了解。第三天,那位週六晚上接我電話的美玉打電話約我見面,談起饒姐妹,竟然她們也熟識。這也太巧了吧?!

晚上美玉告訴我,下週三天有培靈會,邀請的是正道神學院前院長做證道和分享,問我要不要參加?這麼好的機會怎能錯過!但上網報名時,發現已經截止了。我冒昧去問新人接待的同工,可否離線報名?他說沒有線下通道,但他就是負責線上連接埠的技術同工,他可能會給我打開十分鐘,讓我報名。哇,何等恩典,有如此的預備!

為期三天的培靈會在當地一所大學裡舉辦,從唱詩到信息,從證道到討論,每個環節都令我無比地感動和滿滿地得著。這完全應和了經文:“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的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道神的奧秘,就是基督。”(歌羅西書2:2)

是的,主叫我的心得著安慰,為我在異國他鄉預備得如此豐富!

感謝主!加入Malden小組團契後,每週一三五有三次查經,團契裡牧師、師母和弟兄姊妹共同參與使我靈糧飽足。

六月初的一個主日是我第二次去到CBCGB。由於跟參與慕道班事工的曾師母在同一小組,她對我有所了解,所以建議我參與了新開課的第一期慕道班服事,就是在課後用餐時與慕道友有個進一步的交通和介紹。感謝主,我這CBCGB的“新朋友”,主裡的“老朋友”,懷著被主接待的喜悅,接待並服事了想要認識祂的“慕道者”。

何等恩典,祂竟然在乎我,在乎我的處境,在乎我的禱告。如今,我在CBCGB兩個多月了,十幾次的主日崇拜,三十多次的團契查經,多次的家人聚會,每一次都令我無比溫暖。這一路的偶然和巧合,都是主裡的必然:是我在北京教會小組家人代禱的必然,是主憐憫我隻身一人在此地的必然,是主應許成就的必然!

讚美主!盼望心有所想的你,藉著禱告和交託,藉著相信和祂的大能,也與主有如此親密的連結,也能承接如此美妙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