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總第36期

編者語(36)

邵健

今天帶着兒子開車在經常走的亞當路上,驚訝地發現一路上的樹木已經鬱鬱蔥蔥地長滿了嫩綠的葉子;孩子也說:“是啊,之前還沒有注意到!”再一看,路旁一叢一叢地開滿了各種五顏六色的鮮花。也因着這段時間家裏各種事情的焦頭爛額,原來一直盼望着的春天並沒有因爲我而耽誤,正如朱自清筆下的小草,是在我無暇顧及的時候“偷偷地鑽出來”的。

這一期《心版》的出版有了一些延遲;我本來心裏有些焦急,但一次同工姐妹提醒說:“神不會誤事”。是啊,神的計劃就像冬去春來,應該不會因爲我們而耽誤。希伯來書‬6章19-20節說:“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作先鋒的耶穌,既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就為我們進入幔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前頭的指望,是我們靈魂的“錨”。本期“牧者心”欄目中,柏恩光傳道的文章《如同靈魂的錨》敦促我們,無論是什麼讓我們害怕、灰心或懷疑神的應許,都要將自己錨定在耶穌身上;神應許我們,祂會擔負我們一切的重擔(詩篇‬68:19),讓我們在祂裏面有盼望。張子義牧師也同樣用希伯來書12章的經文鼓勵我們⸺憑着信心,在基督裏我們可以得到那永恆的“不能震動的國”。

我們所在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如先知以賽亞所在的時代。但藉着以賽亞所見的異象神告訴我們,在不確定的年代裏有着祂“確定的愛”。潘儒達牧師在《動盪中的異象》一文中提醒我們要在這個時代“承擔祂的托付,分享祂的愛、傳遞祂的恩典給需要的人”。在《提比哩亞的問答》一文中,潘牧師通過在約翰福音21章中主耶穌與門徒彼得在提比哩亞海邊對話的故事,勉勵我們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提比哩亞”⸺在受傷、力竭和感到迷茫時,在主耶穌再一次的呼召中得到醫治。越剛牧師則在《在憂悶中仰望神》中藉詩篇第42篇的訓誨詩來鼓勵我們,在困境中要把盼望寄託在上帝身上,對上帝充滿信心,相信上帝有能力戰勝一切,並且還要讚美祂。

本期我們採訪到了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創始人高俐理姐妹和編輯吳信惠、林敏雯姐妹。在《心與筆的〈神國〉使命》這一訪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她們幾代人信仰的傳承和所受呼召的使命。延芳姐妹在《最長的彎路也是最近的歸途》裏把春季音樂佈道講員舒展和舒方寶貴的生命見證如實記錄下來,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佈道會之外的延伸信息。《奇妙恩領》一文中張立明弟兄見證了神對他在職讀神學博士學位的令人讚嘆的奇妙安排。

《宣教行蹤》欄目裏收錄了兩次短宣的感恩筆錄。安吉師母在《被揀選的族類》一文中引用彼得前書2章的話提醒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且有君尊的祭司”,應該省察神所託付給我們的呼召,共同努力在地上擴展祂的國度。《巴拿馬短宣之旅》讓我們還沒有機會參與巴拿馬事工的人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巴拿馬的福音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收錄了衆多靈修筆記、談天說地的短文、詩歌、繪畫等作品。弟兄姐妹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對我們的神獻上感恩和讚美,在這裏不能一一介紹。

馬可福音‬13章26-27節說:“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 不論《心版》的哪一期、哪一篇文章,不論對寫的、編的、讀的人,都願它能夠不負使命,帶領人來到主耶穌的面前,得以親眼見到祂的能力和榮耀,從天南海北聚集屬祂的人。

禱告詞(36)

林奎佑

榮耀的主我們感謝祢,
感謝祢賜下寶貴的律法誡命,
祢教導我們,
愛是一切律法的總綱,
祢說,最大的誡命就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我們的神。

主啊,我們渴望專心地愛祢、順服祢,
這是我們的禱告,也是我們的決志。
祢又吩咐我們要彼此相愛。
求祢幫助我們教會,
能真實成為一個愛的大家庭。

何等感恩,
我們能有許多不同背景的弟兄姊妹一同敬拜,
乃是因為這五十多年祢豐富的恩典,
讓福音在各樣的文化禾場都多結果子,
使得我們有中文堂、城光堂、
跨越橋各堂會背景不同的弟兄姊妹。

感謝祢的愛把我們連結在一起,
在CBCGB這個屬靈的大家庭同心事奉永活的主,
求祢幫助我們在愛中彼此了解、彼此接納、彼此同工,
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願我們的愛心不只是在言語和舌頭上,
也在行為和誠實上,
願我們彼此相愛的心,
使眾人認出我們是祢的門徒,
願祢在我們相愛的關係中得著滿足,得著榮耀!

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寫給自己的信

親愛的Sandra:

妳好!

第一次坐下來給自己寫信,雖然感覺新鮮,但不覺得奇怪。其實早有千言萬語,卻從沒想到可以用寫信的方式對自己表達出來。能有這種自我深度真切交流的機會,應該感謝KRC(Kingdom Resources for Christ)。沒有KRC的建議,這是不會發生的。

親愛的Sandra,真的感謝主。在主愛的包容和祂智慧的雕刻下,妳已經變化。妳不再是那個膽小、敏感、孤僻、驚恐,用清高掩飾著自卑,渴望眾愛卻又不會承受愛而彆扭的小女生了;妳已經開始脫胎換骨,有了新的模樣。小荷才露尖尖角,吾家有女初長成,就是這種感覺吧?現今的妳,已經有能力感受到自己內心裡那個破爛不堪的小孩,從開始的迴避否認,進步到敢於面對她,再進步到接受她,又進步到現在隨時都可以在她鬧脾氣、討要認可和接受時,在生活中“新我”要掙脫“老我”的限制,讓她感到撕裂般的疼痛時、在她不知道該怎麼辦而特別困惑和煎熬時,意識到她的存在。

抱抱她,告訴她不要怕。否定事,不是否定妳。這些痛苦是因為兒時缺愛、被忽視,而在心理上形成的傷害結痂造成的,是掙脫成長中由被污染的理性形成的思維模式導致的,是走向成功的必經磨礪。不要怕,現在妳在主的懷裡了,在祂的愛和陪伴中,妳有了一次重新成長的機會。依靠祂,妳會成長、成熟,會長成祂所喜悅的模樣!現在妳已經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遠遠大於改變的痛苦。所以,心裡的平安和喜樂越來越多。

妳不僅成長了,而且在祂的幫助下還會越來越擁有在真理中的自由,這份自由會讓妳變得強壯。妳的未來可期!每當此時,妳我都深深的感謝天父。如果沒有祂,哪來的妳?!沒有祂對妳的改變,哪有妳今天享受生活的能力?!

Sandra,今天是聖誕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兩千多年前的今天為了救贖我們人類,道成肉身,降臨人間。在這個充滿了歡慶和感恩的日子裡,回顧著即將過去的一年,細數著祂的恩典。最值得紀念的,就是前不久有幸參加了KRC的文字精華課。原本是出於好奇和支持,也帶著期望。妳雖然愛寫,但畢竟除了語文課外,沒經過任何寫作訓練,能夠正規地培訓一下,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呢。可同時又覺得,文字這東西能一蹴而就嗎?除了大量的閱讀,幾個小時的精華啟發就會有收穫嗎?會不會很枯燥乏味啊?帶著這些想法和擔心報了名。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拿到課程表時,還沒上課就開始已經喜歡這次活動了——這次課程居然有通過觀看央視的公益廣告,然後說出聽到、看到什麼,以及從中感受的實體練習——看來這是一次精心準備,並以認真的態度和活潑的方式來進行的培訓課程。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了為時五個小時的精華培訓。

生動有趣,既有啟發又有“實戰”的五個小時課程,一晃而過。教與學融為一體,感覺剛剛開始,卻已結束。只恨時間太短、未得飽足,卻有收穫。經過五個小時的培訓,堅定了用誠實和心靈敬拜祂的理念,加強了將之貫徹到生活中的動力;確信了寫作是上帝給我的恩賜,是被祂的愛挖掘出來的潛能。是祂的愛、公義和信實,解開了綑綁我心靈的枷鎖,讓我被遏制的生命得到了釋放,從而敢於並享受用筆記錄祂給我帶來的變化,分享給大家。聖靈感動、讓生命感染生命,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這五個小時的培訓,不僅讓寫作技巧有所提高,而且也滿足了靈命成長的需要。蘇牧師極富感染力的話:“我們勸不了別人信主,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言行讓別人對主的認識從-7、降到-6、降到-5……哪怕只是一點點,就更接近0了。”簡單易懂的形容幫助我卸去了“以自己為中心”所帶來的負擔。輕裝前進,更有力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前行。

這次培訓解決了對編輯事工的擔憂:怕把自己的觀點加在作者的文字中;怕涉及到神學觀點時,會得罪屬靈前輩級的作者。Linda老師耐心地聽完我的擔心,溫婉和藹地詢問我自己的觀點,然後溫暖誠懇地鼓勵我道:“無論什麼情況,編輯過程中和作者有良好的溝通最重要。”一語點破夢中人!是啊,如果編輯過程中能夠做到及時、良好的溝通,會讓問題從簡單卻容易傷人的對、錯狀態,轉變為體驗愛在流動的機會,從而達到相互幫助,在靈命上得以造就的目的。心裡頓時豁然開朗了,一直以來的困擾消失了,學習編輯的熱情和動力被點燃了。

這次培訓的收穫不僅是真切地體驗到了KRC提倡的服事者的基本功:攻人先於工作;真誠胜於一切,用愛說出誠實的話(弗4:45);不是很厲害才來做,而是做了才會很厲害;大量而有品味的閱讀,持續而有風味的寫作,認真而有滋味的生活,真正發現之旅,不在於找新天地,而在於新眼光……而且,更深地感受到的天父應許:“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在我身上得以實現。這讓我感到了特別的祝福,更堅定了我服事的信心,激發了我服事的渴望。一切源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11:16)

經過KRC短短的五個小時的培訓後的我,更有動力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前行,堅定了倚靠祂可以讓生命感染生命的信念:讓身邊更多人通過作為祂的信徒的我的言行而願意尋找祂、接近祂、仰望祂,在聖靈的感動下敞開心扉接受祂的揀選,回到祂的懷抱裡,和我一起共享這免費且甜美的救恩。

Sandra,經過這次KRC的文字精華培訓,真高興看到妳又長大了!更加堅定倚靠主,人生才有方向、不僅讓主做救贖妳的主,而且讓祂做妳生命的主,妳才有能力笑看人生、有更多的平和喜樂!只有信靠主,人所受的苦才值得。因為祂能將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都轉變成恩典。祂的意念高於我們的意念,祂的道路高於我們的道路。阿們!

紙短言長,在即將結束這封信的時刻,讓我的千言萬語歸為一聲:感謝KRC的事奉!因為KRC的培訓讓我看到了上帝在我身上的恩賜,幫助我再一次認識到了主的同在和在主裡的美好!

願在主的愛裡有更多的成長!

Love,

Sandra

書摘:生命的起點

墮胎是美國社會一個極具爭議和敏感的議題。1973年1月22日之前,墮胎在美國一直是非法的。之後至2022年,墮胎權受到美國憲法保護,即美國全國墮胎合法化。2022年6月24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墮胎不屬於美國憲法保護的權利。因此,各州可自行決定容許或限制孕婦墮胎。

基督教倫理歷來反對墮胎,因為聖經經文清楚地闡明:神把母腹中的胎兒當作成人一樣看待。對於基督徒來說,墮胎不簡單是孕婦的自主選擇權,而更重要的是按著神的形象而造的人在母腹中被殺的問題。以下將從醫學上探討生命的起點,也就是究竟什麼時候胚胎細胞才有人的位格,從而說明為何要反對墮胎。

胎兒的成長,依時間倒推,醫學上一般分成以下幾個階段,即出生前(約25-40週)、可存活(出母體後仍可存活,約23-24週)、胎動(約16-20週)、胚胎未成形(約7-8週)、胚胎有心跳或腦波(約3-6週)、原條行成時(約2週)、著床後(約6-9天)及受孕。

無心跳也不代表無生命。一些法律條文和傳統觀念認為,胚胎有心跳或腦波是生命正式的開始,因為心跳和腦波代表生命和意識。然而,當代醫學證明心跳不是生命現象唯一指標。心臟手術時心跳就可以停止;體外循環機可以取代心臟的功能。心跳其功能為血液循環,沒有心臟的胚胎也有類似功能。心跳作為生命起始不符合醫學標準。

腦波也不能代表生命的開始。傳統觀念認為腦波是生命的開始有兩個理由:一是腦死的判斷條件之一是腦波停止;二是阿奎那的形質論認為人類靈魂只存在於高度系統化的身體中。然而,成人腦波和胚胎腦波不可相提並論。成人無腦波,會喪失和身體的協調功能走向死亡,胚胎腦波和身體沒有整合反應,僅僅是幾個初期腦細胞產生的電位而已。阿奎那的形質論預設腦波出現前的胚胎只有簡單的細胞,無中樞整合的智慧。但當今許多證據說明,早期胚胎事實上有許多中樞整合的智慧。

以14天原條來確定位格證據不足。也有傳統觀念認為人的位格始于原條行成時,因為原條代表人類神經系統發育最早期,其後胚胎能感覺到痛,才算有人格。最早將原條作為位格條件的,可能是1988年澳洲神父弗德的書《我何時開始》。他認為位格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真正人性。胚胎14天着床並有中樞神經功能的原條後才算是人;二是實存個體。原條出現前,胚胎不具個別性與位格;三是連續性存在。胚胎還有分化成胎盤、葡萄胎、皮樣囊腫的可能,因此不具位格。然而,上述理論在醫學上有三個錯誤:一是以為著床與原條出現都在第14天,但事實上著床時間約在6-9天左右;二是以為受精卵還可以發育為葡萄胎和皮樣囊腫,但這是錯誤的觀點;三是以為原條形成時才確定胚胎體軸,但體軸在受孕最初幾小時就已確定,不必等到兩週。因此,原條論的觀點中有許多不合科學、不合邏輯之處。

對著床前胚胎位格的質疑。还有傳統觀念認為胚胎未着床之前不具人的位格,原因有两點:一是胚胎著床前有很高的流產率;二是若這些早期流產的胚胎都具有人格,為何神容許這麼多的人未出生死亡?然而,流產率高低並不足以否定胚胎位格。隨著醫學的進步,流產率大大降低。從神學角度來看,雖然許多孩子未出生就流產死亡,但不足以證明上帝不愛他們,流產的事實並不能使這些胎兒與神的愛隔絕。

最後,我們來看看道成肉身的基督。根據時間推算,耶穌基督的胚胎細胞在4-7日未著床時,就稱為主。這說明他是有位格的。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祂有位格,其他人也一樣。以上論述說明,人的位格是始於精卵結合受孕之時,這就是生命的起點。因此,基督教倫理反對墮胎的觀點,無論從神學還是醫學角度,兩者都是有理有據的。

——————————————–

摘自張立明著《人之初-胚胎生命起點的探討》,第四章生命倫理的探討

談談靈魂體

用“靈、魂、體”的三個方面(三元論)來形容一個人,這論述在基督信仰中究竟有沒有根據?在Daniel M. Brown所寫的《三元論,靈恩派,和林前14》(Trichotomists, Charismatics, and 1 Corinthians 14)一文裡,他指出:緊跟19世紀三元論興起之後,是靈恩派的興起。Brown認為,靈恩派錯誤的解經是與三元論有關係的。三元論認為靈和魂是可以分離開的,靈恩派認為方言是在靈裡直接對神說話。那麼,既然理性是屬於魂,所以理性不明白靈裡的方言也就很正常和無所謂。從此也可見,三元論會產生對理性和知識的貶低,從而導致反智、反知識、反教義、反神學、和錯誤的解經。然而,眾所周知,倪柝聲是一貫主張三元論的,由於有人指責他的論述有偏靈恩,我這個死硬的福音派,聽到倪柝聲就躲避唯恐不及。然而,三元論真的反神學嗎?

有一回,信義宗(傳統福音派)神學院的德國籍教授歐牧師在竹北勝利堂講臺講述希伯來書(4:12):“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首先,他用帖撒羅尼迦前書(5:23):“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解釋三元論也有聖經根據。所以,三元論並不反神學。其次,希伯來書說這把利刃可以把魂與靈分開。至於為何提到骨節與骨髓?歐牧師遍尋解釋找不著。最後,在一本書裡看到說骨節是非常堅韌的,用以形容魂;而骨髓是軟的,用以形容靈。

這使我想起在電腦的軟硬體結構中,Firmware,固件(或韌件)是介於軟體和硬體之間的要件。一個電腦要能運行,非得有軟體、固件和硬體。這就好比人的活動得要有靈、魂、體。

靈、魂與體是三樣不同的東西,歐牧師把他們分隔如下:

體Body(σωμα):五官、肌肉、骨骼、運動。

魂Soul(ψυχη):理性、感情、意志。

靈Spirit(πνευμα):信心,聖靈的果子,智慧,創意,愛,敬虔,希望,服事人,愛敵人,揹十字架,瞭解聖經。

歐牧師特別提到了Soul(ψυχη)這個字在希臘文就是心理學的意思。人類對於體和魂的知識正在不斷累積,瞭解最多的是體,例如生物和醫學。我們對理性和感情的瞭解正在用數學、物理和心理學努力增進中。用人工智慧和心理學的數學模型有可能對於解決問題做理性的判斷,這個判斷甚至可以包含感情的影響。這個部分在過去因為工程師和心理學家的隔閡,很多問題無法解決。我自己就有深厚的體驗,要一個資深的軟體工程師去建立一個純人工智慧的模型較容易,但建立和心理學有關的模型很難,除非多花時間訓練足夠的心理學知識。不過,跨領域的學習近年來已經成為常態,所以要理解“魂”(理性、感情、意志)只是時間的問題。再給它50或100年吧,應該可以攻克。

但就現有知識而言,我們對於靈的理解非常少。譬如,魂的問題解決後,一個機器人有理智和感情,但如何讓它有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應該先要有聖靈,才可能達成。這也許是永遠不可能的,至少現階段是很難想像的。但從一個科技的角度看,好像有可能在這片完全沒有開發的處女地上,實現一些進展、解決一些人類的難題。比如,戰爭、政治的醜陋、貧富失均、法律的公正公義。

也許你說,ChatGPT已經夠有創意了。但誰給它提示符(Prompt)呢?還不是人的腦袋!很多ChatGPT的用戶經常發現,你的腦袋如果夠有創意,ChatGPT才能幫你完成你的創意。那麽生成式AI可否產生提示符?看起來答案是否定的。也許,量子智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也許你說,愛、喜、樂不就是魂裡面的感情嗎?但其實我們說的是聖愛和靈裡的喜樂,這方面我們的理解還是皮毛。我會在我的《得勝者的馬拉松》臉書專頁裡,從黃小石和張德建教授合著的《聖靈的果子》一書開始去理解這些皮毛。

《為我們而寫的舊約律法》讀後感

我讀了第35期心版刊登的潘瀾弟兄的文章:《為我們而寫的舊約律法》,很受啟發。不僅因為作者的一個總結:“神的屬性就是愛,然而神不是為了愛我們而存在,而是因為祂愛的本性而愛祂的創造”,讓我更加明確了做人的責任;而且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經歷,這個經歷使我對聖經有了新的認識,更加明白了聖經應該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那是三年多前的疫情初期,一位90多歲的老太太、很有教養的“五月花”後代對我說:妳對信仰那麼認真幹嘛?去教會不就是為玩玩牌、下下棋、打打球嗎?你為什麼那麼投入呢?沒必要啊!她還說,《聖經》不過就是一本菜譜而已。上帝不就是在裡面告訴我們怎麼做飯嗎?怎麼殺牛,怎麼宰羊,怎麼去皮,怎麼退毛,然後是怎麼吃,哪部分能吃、哪部分不能吃,還說烤比煮好吃。不就這些,你那麼認真幹嘛?!聽著這話從她嘴裡說出,我驚訝得目瞪口呆、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一位這麼有教養、多少代傳承下來的基督徒,一個祖先為了堅持信仰而遭受迫害、流落他鄉的“五月花”的後代就這麼評價《聖經》?!就告訴我這些?讓我頓時感到聖經受到了褻瀆、信仰遭到了詆毀,心疼、難過、傷心一齊湧來。我本能地想反駁,但基於她的年齡,出於禮貌,我閉緊嘴唇、極力克制、沒有說話,生怕一張嘴就會傷害了她。

接下來幾天每當想起這件事,我心情就非常沈重低落,為當代信仰的衰落而難過。好在每當此時,就想到當初猶大支派曾經經歷過只剩下約阿施這“千里地一根苗”的情況,任何一個閃失都會將終結猶大支派在歷史中的存留,但猶大支派不還是照樣開枝散葉、有驚無險地延續了下來了嗎?我頓時感到了上帝的信實和大能,真實地感受到世間一切都掌握在祂的主權中。祂的應許從不落空!我的信心又增強了起來。真的是:“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個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哀3:21-25)。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當我有一天又想起這段對話,憂患之時忽然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啟發:聖經正是一本如同“菜譜”一般的書,一本由天父親自為祂所創造出的人類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為人處事的書!就像菜譜一樣,是用來教我們如何做菜的,而不是一個用來測量別人做菜水平的標準⸺既不是為讓人因著讀了而感覺自豪,也不是為讓人端著它去觀察、去挑剔別人烹飪時的問題。聖經是一本與我們切身有關且有益於我們的書,是一本為我們寫的、而不是寫給我們的書。讀了聖經不是為了讓我們成為其他人的榜樣,而是為了讓我們有能力去更好地享受人生;我們是要用自己的改變為祂做見證,而不是通過教導糾正別人為祂做見證。

這個啟發頓時讓我明白了,讀經時著眼點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對照著聖經看自己該如何改變,而不是用聖經做標準,去觀察、論斷、去改變別人。這讓我對長期以來一直一知半解的如“別人眼裡的刺、自己眼裡的槓等等”難理解的經文有了新的感悟,並慢慢地開始理解得行雲流水起來,這讓我的信仰更堅定了。幾千年下來,我們雖然在飲食上進步到廚房用具花樣百出、高科技廚具層出不窮,加上不斷研制出的烹飪手段讓我們很容易就達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風味百出的地步,但是任憑烹飪手段、方法、工具再千變萬化,除非你選擇不吃,否則要想吃肉的話,也還是得從去毛、去皮等等的基本步驟開始。可見,聖經就是一本父親啟示出來、教自己的孩子們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做人的書,阿門!可惜自己書讀的少,道理明白卻說不出來,我今天讀了《為我們而寫的舊約律法》這篇文章後豁然開朗,有人說出來了!不僅讓我感到心裡敞亮許多,同時也感到脚下的路又寬闊了許多(撒下22:37)。

注:*約阿施(B.C.843-796),南國猶大的第八代君王。聖經中相關的章節《列王紀下》第11-12章,《歷代志下》第22章:10-12、23、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