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海明威

王 凡

我這次來到佛羅裡達州的Key West,拜訪了心心念念的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故居。來之前重溫了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以及他的生平。海明威生於1899年,被譽為硬漢作家,卻於1961年自殺身亡,享年62歲,這令我唏噓不已,也促使我收集了更多相關資料試圖去了解他、走近他。

海明威出生於芝加哥郊區的小康之家,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藝術家。他出生時母親對他有些失望,因為本來期望是龍鳳胎。海明威在童年被母親常打扮成女孩來撫養,這造成了成年後的海明威有時會對自己的性別有些錯亂。他父母的感情並不好,母親非常強勢,控制欲強,他父親性格懦弱,夫妻常年吵架導致了對生活的絕望,他父親在海明威29歲的時候吞槍自殺。

海明威曾經參加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一戰造成了他膝蓋嚴重受損,二戰期間他出過車禍,得過腦震盪,還做過蘇聯間諜,同時也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國務院執行過特殊使命。他的間諜活動引起了美國FBI的注意,這對他多年後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心理負擔。海明威在自殺前曾極度懷疑FBI一直在監視他,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個夜晚,他望著鄰桌說:“那邊吃飯的兩個傢伙是FBI的”。海明威死後,FBI的相關文件也揭露了確實對他監視的事實。

海明威有四任妻子,和第一任妻子Hadley Richardson於1921年結婚,育有一子,這段感情在1927年因第二任插足導致離婚。Key West的故居是海明威在1931年到1939年和第二任妻子Pauline Pfeiffer居住,育有二子。當我走進這所故居的時候,房子裡的很多細節讓我相信海明威在這9年的生活是孤獨的。海明威後來的第三和第四次婚姻也充滿了寂寞。在他的書信集裡,下面這樣的句子隨處可見:“寂寞得要死,快給我來信”;“我孤獨得要命”;“此地我認識的人都走了,一個魂都不在”。他多次提到孤獨,而且懷念他的第一任妻子。他對感情的尋尋覓覓始終沒有圓滿,這也許是他人生中一大憾事吧?!

在走近海明威的時候,我了解到他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書名取自《傳道書》第1章5節:“日頭出來,日頭落下,皆歸所出之地。”這讓我對海明威是不是基督徒產生了好奇。資料顯示,海明威出生於基督徒家庭,他後來離棄了童年的信仰,一度信仰天主教。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在描述老人聖地牙哥跟大馬林魚搏鬥的過程中,幾次向主禱告:“天主保佑我,讓這抽筋快點好!”,“請天主幫我撐下去,我要念一百遍天主經和一百遍聖母經!”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老人與海》的序言中提到,海明威有意把老人聖地亞哥比做耶穌的化身,書中兩次出現隱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第一次是老人釣上了大馬林魚,雙手被釣索勒得出血;第二次是鯊魚來襲時老人發出的叫喊聲,象徵耶穌被釘雙手時發出的聲音。海明威在最後寫到老人獨自深夜返港,背起捲著帆的桅杆爬上岸去,他一再摔倒在地,這一點又和耶穌背著十字架跌倒的情節輝映。基於這些,我認為晚年的海明威心中是嚮往耶穌基督的。

  這個人們心中的硬漢作家,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戰爭在他身上的烙印及來自FBI的心理壓力、家庭婚姻的不和諧、加上漂泊不定的旅居生活、晚年高血壓、糖尿病和抑鬱症的折磨、如影隨形的孤獨等因素,海明威於1961年7月2日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的生命嘎然而止,作為基督徒的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不禁陷入深思。他是上個世紀迷茫一代的代表,一直在追尋生命的意義。《詩篇》第139章13-16節寫著:“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人作為受造物,怎樣才能活出人生的意義呢?我們本該按照神造我們的心意活出本來的樣子,撇去生命中的一切浮華,在短暫的人生中榮耀我們的主耶穌,遵守順服神的誡命,讓我們的生命中充滿愛。愛創造我們的神並愛人如己,活出主耶穌的樣式。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主耶穌不只創造我們,也教導我們愛惜自己。《約拿書》第4章10-11節寫到:“這棵蓖麻不是你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的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愛我們的神這樣顧惜我們,我們有什麼資格和權力放棄自己的生命呢?!如果你像海明威一樣也在探尋生命的意義,就請你真正接受耶穌做你生命的主,找到並活出人生的意義。相信到那時,你會深切體會到生命是如此美好,神創造的世界有奇妙的奧秘。讓我們一起探索、讓我們彼此相愛,就像主愛我們一樣。這個世界充滿了神的慈愛,我們怎麼捨得放棄這些美好、放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