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Jian Shao

畫作“頌讚三一神”簡介

熊宗璜

我們的神是三位一體的真神(上帝、耶穌基督、聖靈是一體的三個位格,是不能分開的)。祂是整個宇宙的主宰。祂創造了整個宇宙的一切。祂的能力與權柄就可想而知了。神通過世上所造之物見證祂自己,耶穌基督通過聖經和祂的神蹟也見證了神。耶穌基督也講到人的犯罪(如不認罪悔改,來世要被判下地獄)需要認罪悔改,這樣才能得救,有希望進天國、得永生。

這裡編織的松枝象徽一片綠色常青的大地。它原先是伊甸園。因人犯罪被神趕出而成為現今我們居住的大地,到末世將成為天國樂園。進樂園,“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約翰福音15:16)。”

上面有三個紅色圓星象徵神的三個位格。我們頌讚的就是這“三位一體”的獨一真神。下面就是世上的一切生物與非生物。起初神創造的一切都是甚好。可後來人類犯罪變壞,且越來越壞。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已不相信神,丟棄神的帶領與賜福,丟棄人類歷史以來各種美好的傳統。社會風氣、道德、信仰、宗教、教育、法律、文化、藝術等都在墮落敗壞,到處是污穢、罪惡、行兇、槍殺、淫亂、吸毒、專制、強暴⋯⋯犯罪、墮落、敗壞越來越嚴重。我們自己應該和能夠做的就是好好認識信靠神,認識自己,不受社會上壞人壞事的引誘,如趕時髦不走正道,學壞犯罪等等。碰到有不好的事,就要認罪悔改,神會原諒赦免。一句話:堅定信靠神。神會愛我們,帶領我們,賜我們平安喜樂,恩賜予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有人總結出神的本性與美德有19條之多。這是神自己的言行,也是教導人如何生活與為人的高層次表現與要求。神是人類真善美的典範。在這個作品上面還有三朵花。百合花表示神的聖潔、玫瑰花表示神的愛。這只是選出神最基本的二個本性與美德。聖誕花是耶穌基督來到人間,為人類贖罪受死在十字架上這一偉大、崇高、光輝事蹟的紀念。

當我們看到這麼一塊小小的綠色大地時,就能讓我們看到、想到神把我們安置在這麼一個美好的大地上,並有著無數為我們人類所需的一切美好的生存物質與大自然條件。可我們人類為何不好好珍惜這美好的一切,反而有意無意地在糟蹋、破壞這塊大地,美其名在改造大自然,事實是在犯罪。

親愛的朋友,請想想,神讓我們有著多麼好的客觀條件,我們該不該聽耶穌基督的教導與指引,努力好好過一個正當有意義的人生?!

“頌讚三一神”是我們對三位一體真神的崇敬、敬愛、榮耀、仰望、親近、順服、奉獻、感恩。這是完全出自於我們內的頌讚、歡呼與歌唱!

神與我們大家同在!哈利路亞!

畫作“心中十字架”簡介

熊宗璜

這幅畫的中心就是心上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神為拯救我們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看到畫中心的十字架就是看見、想到我們主耶穌基督,想到祂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也會馬上想到我們的三一真神,和我們每天所讀的聖經。聖經就是見證耶穌基督的生命和教導我們的真理(真道)和福言。我們要把十字架隨時放在自己的心上。

這幅不大的畫可以放在家裡任何能看到的地方。一旦看到它就能馬上提醒我們:神為我們而死在十字架上、神告訴我們“祂與我們同在。”我們如何回應神?!

我們就是要把神放在我們的心上!我們有時間就要想到神,想起神對我們的拯救、神的愛、神帶領我們走在祂的正道上。信靠祂、跟隨祂,為神的國和神的義而交託、奉獻給神。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不能忘記神,忘記親近神,忘記讀經、禱告和忘記感謝神、敬拜神。不能忘記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屬靈的覺醒與長進,思忖自己的靈命已經處在什麼層次與階梯上?畫中有四個階梯。黑線代表普世大地處在黑暗中,綠線表示已有生命氣息,棕色表示已處在陽光和神部分亮光之中;上面一層紅線表示我們已處在神的亮光之中;再上面就是天空——神的居所、天國。在畫的左上角畫了百合花代表神的聖潔、玫瑰花代表神的愛,這是神的二個基本本姓。右上角的鴿子代表聖靈是神的一體。我們信了神,聖靈就內住在我們心中,聖靈帶領、保守並管教我們。聖靈有巨大的能力,能看透萬事。靠聖靈能戰勝撒旦、靈里的邪惡和一切罪惡。我們靠聖靈而成為聖潔,有信、望、愛,有智慧、知識、能醫病,說方言等,靠聖靈來行事為人,我們在聖靈中有平安喜樂⋯⋯

我們務必堅定走在神的正道上,努力尋求聖靈的引領與充滿!我們才能不斷長進,成為神所悅納的兒女!哈利路亞!

筆者的靈性與知識水平都不高,很有限,有欠缺不妥之處,望弟兄姊妹們多指教!不勝感謝!

神與我們同在!哈利路亞!

試談美學中的真善美愛

一名老基督徒

請看我們的神所創造宇宙的一切(包括地球,大自然、人類及其文化與生活中的一切)是多麼的美麗奇妙!看看地球上的各種地貌,高山、峽谷、海洋、河流、湖泊、陸地與水中千奇百怪的動植物、花卉、魚蝦等各種造型、色彩美不勝收。每一個鏡頭就是一幅美侖美奐的圖畫。地球上的新鮮空氣、清潔水源,上空的藍天白雲以及四季氣候變化使人和所有生物更富生命、生活氣息與姿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享受著神為我們所創造的這些客觀數說不盡豐盛的生命所需的一切。同時神也賦予人類聰明才智,讓我們盡情利用這一切創造出何等優異的各個領域的人文、物質、文化與精神財富,讓人們生活得更加豐富多姿多彩。難道我們不需要好好珍惜神所賜予我們的一切,而且發揚光大嗎?我們怎能不想到感謝神的帶領與恩賜予我們的一切!

看到世上所有這一切美好景象,我們不能不想到這一切的根源⸺是神所創造的呀!同時,神以祂的大能大力支撐、和祂的智慧、公義、憐憫、忍耐以及恩典教導,帶領人類協助、維護、管理整個世界!神也一直在愛著我們、帶領我們、保護我們、教導、管教我們每一個人不要自信、驕傲等,不要受撒旦、敵基督、邪靈、邪惡勢力的引誘、敗壞、犯罪。可仍舊有不少人學壞、變壞、犯罪。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人類的敗壞犯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神的大愛呀!這是人類至真、至善、至美、至愛、至極的啊!如果沒有神的愛,人類還能有今天嗎?!我們真的要好好感謝神喲!神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此外,世上還有性愛、浪漫的愛、相依相屬的愛和友誼之愛,另外,還要加上當今世上普遍廣泛流傳的罪惡亂愛(這是筆者加上的,僅供大家參考!)

歷來對美學有著各種不同的認知,見解與論述,可供大家參考。我試著先談談人們最初、最簡單的感知和認知,然後深入一步談談美的表現、內涵、進展與敗壞,以及對人類社會的作用與影響。

人類對人和各種事物最初、最簡單的感受,認知就是美的好的;反之,則是醜的、壞的。而後,逐步發展成美學。人類天生有不少感官(如眼、耳、鼻、舌、皮膚等)。這是神造的,是天生的。這些器官對外界有各種不同的感覺、反應與體認。這是人生命中的本性。各種感覺、反應、體認都有好壞之分。好的稱之為好感、美感;壞的稱為壞感、醜感、惡感。以此類推就有美醜、善惡、愛恨、喜悲、甜苦、香臭⋯⋯每種感覺都有其功能、作用等實際意義,同時也有情感、道德、意念、品質和屬靈意義。還有對超自然的神的認知、信仰、愛、事奉、和最後人們的歸宿也有好壞善惡之分(天堂與地獄)。同時人的這種本性當然也表現在人與人、人與其他各種事物的關係中。

談談美是什麼?美是神所創造的一切,包括人類及其所有文化與生活中的一切。這些都有外在的形式與表現,和內在的內容、品質、道德,功能與含義。二者都能給予人們心悅好感,啟發與教導且能激發人正當向上的愛和品德與情趣。這可謂之美。

美學就是以審美觀來看待和對待世上一切人和事物的真、善、美、愛。我們對對象的認知不單單只看其外在的表面,還要看清其內在的內容、品質、道德、對神對人的態度等。其實,神在聖經中早就無形教導我們對神所創造的一切、對世上一切人與事物的真善美愛的認知與態度,其中特別強調神的愛⸺無條件的愛,同時神也要求人們要普遍愛世人和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神教導我們、要求我們的就是要活出真善美愛,因為神創造了真善美愛。神自己就是真善美愛!

下面談談文化。文化是人類在歷史過程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道德、信仰;文化是思想與情感的表達與流露;文化是心靈活動的藝術產物;文化是社會歷史與傳統;文化是知識、教育、科技、文學、藝術、競技、節日活動等;文化是媒體、新聞;人類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也都是文化。總之,文化是人生活中重要內容之一,是神賦予人心靈、道德、知識、教育等生命品質的結晶。所以,文化稱之為人(⺠族、國家)的靈魂!沒有文化或者文化教育低下的人們的身心靈得不到哺育、教養,其品質肯定不會提升、高尚。所以,我們每人都要注重自己文化、美學與道德的教養,而且還要注重對後代的承傳!

當下求神讓我們能定下心來好好看看、想想,當今整個世界已經墮落敗壞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了。全世界普遍接受、接觸到的教育、文化、電影、電視、娛樂、報刊、雜誌、媒體,網絡等大部分內容基本上很少提到神的帶領、拯救、教導,很少談及道德、靈魂、做人的基本品德與原則等,很少教導承傳人類千百年來好的優良傳統,特別是我們神的聖潔、良善、慈愛、智慧、完美、公義、帶領、拯救、教導、恩典⋯⋯當今真的是太多假醜惡恨。先進的科技也為犯罪所利用,可還美其名曰先進、潮流、現代派、抽象派、印象派、後現代派等等。隨著社會的進程新的形式、內容、風格等鬼怪、槍殺、幻想、嚇人等亂七八糟等全部出自撒旦、敵基督、邪靈、邪惡勢力等的醜惡敗壞內容與圖像充斥著整個世界各角落⋯⋯這不能不引起全世界正直人們的注意與警惕呀!往後繼續下去,對當今與後代將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呀!真的得等耶穌基督再來時審判收拾這個世界了!

春晚三首小诗

春晚三首小诗南腔北調頌恩典2024

王義明

耶穌基督,我的救主,
祢是我的力量,祢是我的盼望。

祢的恩典如此之廣,
超越了我所有的想像。

祢的慈悲如此之大,
超越了我所有的想像。

祢的愛如此之深,
超越了我所有的想像。

祢的愛恆久綿長,
超越了我所有的想像。

願我們永遠記住祢的愛,
並在家人和朋友中傳揚。

願我們永遠感恩祢的愛,
並在生命中彰顯祢的榮光。

青橄欖2023春晚開場快板

王義明

合:(打快板)x x, x x
xxxx、xxxx

甲:竹板一打響連天
辭舊迎新過大年
乙:紅紅火火青橄欖
熱熱鬧鬧辦春晚
合:紅紅火火青橄欖!
熱熱鬧鬧辦⸺春⸺晚!

合:(打快板)x x, x x
xxxx、xxxx

甲:東邊辦春晚,西邊辦春晚
咱們的春晚不一般,不一般!
乙:東邊辦春晚,西邊辦春晚
咱們的春晚妙不可言!
合:妙⸺不⸺可⸺言!
甲:(快口)這裡有⸺主給我們的大恩典!
乙:(快口)這裡有⸺阿爸天父做你的伴!
甲:(快口)這裡有⸺弟兄姐妹樂成團!
乙:(快口)這裡有⸺那老橄欖,青橄欖!
合:(快口)還有那⸺不丁點兒的小⸺橄⸺欖!
甲:閒話少說⸺言歸正傳
乙:趕快啟動咱春晚!
合:趕快啓動咱⸺春⸺晚!
合:(向觀眾鞠躬致意)

順口溜《疫情之中恩典未減》
(南腔北調頌恩典2023)

王義明

自從上次辦春晚,一晃就是整三年!
最最可恨新冠肺炎,害得大家見不了面,
一起查經都困難,壓根別想辦春晚!
有主引領共度難關,主日崇拜搬上線。
建中安靜好領導,團契查經不間斷,
網上獻詩氣勢空前!
仲禮紅芸挑重擔,疫情期間問寒暖。
弟兄姐妹團結友愛,蒸蒸日上青橄欖!
騰輝楊薇接過班,帶領大家抱成團。
頌主之路不平坦,有主在心齊向前!

熱愛冬季

陳明伽

《傳道書》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就像眼前的這個冬景,眼前的這些脫去華裝只剩粗狀樹幹虯枝的樹木,年復一年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慢慢地越來越喜歡冬天。這個情結可能始於少年,也可能因成年後家庭生活中一些美好回憶特別定格在冬天。加之在美近二十年,在不能回去的十四年中,每一個冬季都成了來年春天的盼望之日。

始於少年,是因為我的祖籍在江蘇揚州。揚州在江蘇省的版圖上雖是個不起眼的小城,但揚州也是個文化古城,史上有一批活躍在書畫界的“揚州八怪”,故揚州有不少名勝古蹟博物館。也因唐代詩人李白的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而使揚州小有名氣。在中國近代史也有一起牽涉到西方傳教士的“揚州教案”之事而讓一些人記住揚州。(我最欽佩和熱愛的宣教士戴徳生是揚州教案的主角,你可以參閱互聯網《請你來當陪審員——揚州教案140週年紀念》——《教會》雜誌)

我的冬天情結始於少年也是因為很多個寒假父母常常把我送回老家過春節。每次回老家過春節都像走馬燈一樣,今天在父親的親族家吃,明天又回到母親的親族中來。吃完了總有人陪著去那死氣沉沉的博物館(很多時候都是被親戚逼著去的),看那年年都看的小孩不喜歡的東西。博物館門前的寂靜及造型特異的松柏樹,還有春節時街道上特有的清冷和清潔,加上冬天寒風刺骨的冷,就慢慢地刻在少年的記憶中。

小學至初中有很多個春節是在老家揚州度過的。重複著吃,重複著不變的遊玩之處揚州博物館,慢慢記住揚州最多的就是揚州的吃,揚州眾親戚家的春節走馬燈,當然還有那些索然無味死氣沉沉的博物館,清冷而乾淨的街道和那不能忘記的冬天的冷!至此,對冬天的愛、對冬天的情結,也是每個小孩對玩和吃不能磨滅的印記,在我生命中的再現。

日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的外祖母在我們家生活的一段歲月給我們帶來很多快樂。尤其是冬天,當我們從溫暖的辦公室衝進凜冽的寒風中,穿越只有七八分鐘自行車的路程又踏進溫暖的家中,外祖母和我母親總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在等著我們,兩個小孩子前歡後躍的(我姊姊的女兒和我的女兒)。而傍晚的時候,我的母親和外祖母也常會做一些揚州小吃在等著我們。外祖母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一家人快樂悠閒的時候,再來一段她捏著嗓門的清唱,其中之一就有:“求耶穌賜我光明,求耶穌賜我福音!”那時不知道基督信仰是怎麼回事,也不明白神的救贖和愛。如今才明白,外祖母是神的天使,一直用這兩句歌謠在我們家傳福音。

外祖母告訴我們,當年有一個土爾其人在外祖父母的家門口開了一個眼科診所,那個土爾其醫生給每一個去看病的人唱這兩句歌謠。現在想來,那當年的土爾其眼科醫生也一定是神派去中國的偉大宣教士了。

外祖母的揚州小吃和清唱,填飽了我們的肚腹,也餵養和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記住了外祖母帶給我們的溫暖與愛,也記住了冬天很多的好!對冬天的情結對冬天的愛,至此又烙上一印!

雖然年少時多次揚州博物館的遊覽和揚州字畫書畫藝術的觀摩對我的生活並沒有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日後卻酷愛冬景中那些不帶一片樹葉、裸露的、只見樹幹和虯枝的一株、幾株或連成一片的樹。這是冬天獨具風格的景觀,唯有你用美術的眼去看,用智慧的心去想,才會發現它的美和價值!

每見冬天裡看到這些落盡鉛華顯出本像的樹木,我總會因季節的變化帶給植物生命的改變而聯想到人和其他的生命,並一切生命中的艱難和不易。

回望四季,好像一切脆弱的生命如草本植物、昆蟲類都會死亡在冬季。而一些堅強生命的延續,如年復一年的木本植物和許多看不見的生命的蘊育也是始於冬季。我對生命的感悟常常使我定格在冬天。同時也驚嘆上帝賦予一切生命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有形和無形的力量!聖靈在每個信徒生命中的帶領更是一種看不見的強大的生命之力!

一個人若真正愛一個東西、一件事,彷彿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深它的情結和對它的愛,如一位收藏家。我因著對冬天的情結和冬季的愛,也成了另類收藏家,收藏著對冬天的記憶;收藏著很多冬季的照片——那不見樹葉、只見虯枝的冬天裡的樹和眾多的雪景照;也收藏著過往歲月中如冬天般日子所行過的艱難;更收藏著許多在冬天的日子裡寫下的祈禱!

上帝讓我在祂所造大自然裡擁有特有美景的冬季中,再次感受到祂的愛!感受到祂藉著季節、藉著環境,對我們生命全程的保守與引領!

季節中有冬季,生命裡有基督,真美好!

寫於2/29/2024

在憂悶中仰望神

詩篇42篇

張越剛

引言

在後疫情時代,以抑鬱症為代表的精神健康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我們在這時候來思考訓誨詩篇⸺詩篇42篇。詩人也經歷過抑鬱,他是怎樣靠主得醫治、走出抑鬱的?

一、憂悶的表現

  1. 切慕、感覺不到神的同在

詩篇42篇1-2節,詩人內心的憂悶,首先是表現為乾渴,而且是長期地乾渴。詩人作了一個很有畫面感的比喻,像鹿切慕溪水一樣。詩人渴求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但是他因不能到耶路撒冷的聖殿對上帝群體敬拜而感到孤獨。

抑鬱的基督徒會感受到詩人這樣的切慕,卻沒有能力解決,內心憂悶和煩躁。覺得即使努力讀經禱告,也感受不到上帝的存在,還常常覺得神離棄了他。

  1. 流淚、失眠、食慾減退

詩篇42篇3節,敵人嘲弄詩人,想讓他懷疑上帝的品格。這加深了詩人的痛苦,使他白天黑夜啼哭、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長期流淚、失眠、食慾消退也是抑鬱的症狀之一。好像再也没有什麼事物能給抑鬱者帶來快樂、對什麼事物都沒有興趣。

  1. 追想

詩篇42篇4節,詩人回憶以前去耶路撒冷守節,過去在群體敬拜中的大喜樂。而現在,詩人看到自己個人經歷的苦難,與耶路撒冷聖殿的敬拜分離,這些使他內心痛苦。

抑鬱患者容易多思,一直想以前發生的事情,而且可能一直想自己犯下的罪與錯誤,尤其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1. 煩躁

詩篇42篇5節,詩人詢問自己的內心,也是挑戰自己,反省自己悲傷的狀態。詩人在自己的抑鬱得到醫治之前先要找出病因。

內心的憂悶、煩躁,也是抑鬱症的表現。

  1. 疼痛、羞辱、敏感

詩篇42篇10節,詩人用“打碎我的骨頭”這個比喻來表達自己的疼痛,而且是從裡到外的,無法擺脫的疼痛。表達了詩人對敵人非理性的憤怒和仇恨。

除了這些症狀,抑鬱還會造成疲憊、體重波動、消化問題、感覺喘不過氣来。抑鬱往往是身心靈都病了。抑鬱可能造成長期的、很難擺脫的痛苦。甚至在痛苦中有自殺傾向。

我們看到抑鬱的症狀是很普遍的。

聖經上很多屬靈偉人,像摩西、以利亞、耶利米、哈拿都經歷過抑鬱。以利亞、約伯都在痛苦中求過死。教會歷史上,講道王子司佈真也是終身抑鬱。

詩篇150篇,超過三分之一都在處理恐懼、焦慮和絕望,讓我們能感同身受。

有位弟兄在製藥公司做抗抑鬱藥的研究。他告訴我說,抑鬱就好像是精神上的感冒,會常常發生,而且絕大多數人可能會或長或短、有強有弱的經歷。網絡上的說法更寬容,說:“現在都什麼時代了,誰還沒有點兒抑鬱?”

所以我們希望弟兄姐妹能了解抑鬱,正確看待,預防它並能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以下有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基督徒不會抑鬱;基督徒只能喜樂,不能抑鬱;基督徒抑鬱是因為信心軟弱;基督徒得抑鬱不屬靈、不榮耀神。這些都是錯誤的說法,不但不能幫助治療,反而給病人加重病情。

二、憂悶的原因

  1. 不能去敬拜神

    為什麼詩人渴望到耶路撒冷的聖殿敬拜而不能做到呢?

    詩篇42篇2、4、6節講了原因。寫這篇詩篇的可拉後裔們被剝奪了他們在聖殿中事奉上帝的職分。詩人在遠離耶路撒冷的地方,回憶起在耶路撒冷敬拜神的日子。詩人渴慕回到神的殿中敬拜。

    1. 遭遇苦難

    詩篇42篇7節,詩人發現自己經歷的苦難是從上帝來的考驗。這考驗用瀑布、深淵、波浪、洪濤來比喻,好像大水要淹沒詩人的靈魂,讓他面臨死亡的威脅。這也是抑鬱者感受到的排山倒海、無法自救的痛苦。

    遭遇困難,有的是從神來的,有的是從其他原因來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壓力、申請大學的壓力,有可能造成抑鬱。兄弟姐妹經歷一些突如其來的打擊,像親人去世、失業、車禍等等,也有可能導致抑鬱。

    1. 遭遇敵人逼迫

    詩篇42篇3、9、10節,詩人詢問上帝為什麼沒有立刻幫助他。好像上帝沒有聽到,也沒有回答。詩人被主的敵人嘲弄導致引起在情感上的摧毀,心煩意亂。敵人的欺壓還影響了詩人的身體。

    抑鬱的原因可能很複雜。有的時候不是簡單的生理性的,也不是單純是屬靈的問題,而是有可能身心靈都病了。身體、靈性、精神與情感相互的關係非常複雜,不是現在的醫學、神學能完全理解的。所以不是簡單的光認罪、或者僅僅用藥物就能解決。

    造成抑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罪、慢性疾病、突發事件、孤獨、遺傳基因、天氣等。

    增强對於抑鬱的理解,可以使我們對那些經歷抑鬱之苦的人更富有共情心、更加有幫助。兄弟姐妹經歷抑鬱的經歷也能被上帝大大使用,成為別人的醫治和祝福。

    三、靠神勝過憂悶

      我們講了抑鬱的表現和原因。那怎麼得醫治呢?

      1. 記念神

      詩篇42篇6節,我們要堅持參加聚會,堅持參加團契和崇拜。

      人有實體見面,互相握手這些需要,不是網上崇拜能解決的。而為了大家的身心靈健康,實體崇拜不是網上崇拜能代替的。人被上帝所造,人是有群體生活的需要,與人打交道的需要。

      1. 歌頌神

      詩篇42篇8節,在困境中,上帝時時刻刻與詩人同在,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這與第3節晝夜以眼淚當飲食形成對比。現在詩人感受到了上帝的同在。上帝沒有拋棄詩人,向他施慈愛,賜生命給他。詩人靠神糾正了自己的思想。

      詩人也作息有規律,不再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我們也需要鍛煉身體,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1. 仰望神

      詩篇42篇11b節重複了第5b節,詩人再次問自己的內心。詩人自己回答,要把盼望寄託在上帝身上,他要對上帝充滿信心,相信上帝有能力戰勝一切。詩人在盼望上帝的時候,還讚美上帝。

      四、對抑鬱的治療的注意事項:

      1. 抑鬱者自己

        在抑鬱中要多讀新約聖經。要鼓勵抑鬱者轉離主觀感受,相反去思考基督教的客觀真理。而且這時候,我們要持守十誡,以免鑄成大錯而後悔莫及。

        對抑鬱要以預防為主。避免把自己長期處於壓力很大的狀態。

        一切醫治都是出於神。神醫治的途徑,可以是通過讀經禱告,也可能是通過鍛煉身體;可能是通過醫學研發的藥物,也可能是通過兄弟姐妹的陪伴、關懷。抑鬱的治療可以是全方位的,要與醫生配合,讓身心靈都得到醫治。治療過程有可能是長期的,需要多年,甚至終生的,但是在主裡我們永遠有盼望。

        1. 幫助者

        我們幫助兄弟姐妹要注意的原則是:少說多聽,少說多做。我們為對方禱告,要從“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開始。

        1. 教會

        教會要加強對精神健康的教導。教會要營造一個接納、恩典、愛的環境,用基督的愛無條件地愛這些兄弟姐妹。教會已經有司提反陪伴事工。對於更嚴重的情況,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甚至精神科醫生進行治療。教會也可以幫助轉介。

        願主保守每一位兄弟姐妹身心靈的健康。也願在抑鬱中的兄弟姐妹都得主醫治。

        不要為我哭泣

        張子翊

        細細春雨早隨風
        潛入了耶路撒冷
        眾家宅院

        徹夜的審訊
        徹夜的凌遲
        直到晨曦掩面
        不忍照見你疲憊

        無花果早抽了嫩芽
        聖殿裏早有人禮拜
        大祭司和官府
        兵丁和路人甲
        (那又如何?)

        十架有多沈重
        訕笑就有多任意
        步履有多踉蹌
        悲苦路就有多長
        (那又誰知?)

        春草綠遍了天涯
        時斷時續傳來嚎啕聲
        最是目光掃過人群
        你說:不要為我哭泣

        耶路撒冷眾女子

        (取自:路加福音23:27-28;2024年3月12日於Boston)

        慶新春,頌主恩

        ⸺記青橄欖團契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

        楊薇

        2024年2月17日晚,青橄欖團契每年一次的春節聯歡晚會在教會副堂如期舉行。身處異國他鄉,沒有親戚,與團契大家庭的團年就成了筆者過年的期盼。我們團契舉辦春節聯歡晚會已有多年了。今年的春晚照樣吸引了團契眾多的弟兄姐妹和他們的家人及慕道友。

        晚會以謝飯禱告拉開序幕。團契召集人滕輝弟兄以他一向嚴謹認真的態度念完了一整頁禱告詞。大家開始享用兩大桌的各式美味佳餚和另一桌的甜點。飯桌上,新朋老友相聚,不亦樂乎。張子義和張越剛兩位牧師攜師母也來到了我們中間。牧師們在過去一年裡對我們靈命的牧養之恩,我們無以為報,請他們品嘗我們的百家飯以略表謝意!吃百家飯的感覺真好:豐富多彩,變幻莫測,使味覺得到了全方位的滿足!

        接下來,晚會給大家帶來了更精彩的視覺享受:文藝表演開始了!主持人張艷玲、範冰、承勇、楊建中及筆者敲鑼打鼓地上場,給大家拜年和報節目。主持人並非選拔出來的人才,而是不怕現醜的勇士;主持水平與觀眾之間是零距離,讓他們顯得可愛可親。

        第一個節目是民族舞蹈《拜年啦!》。姐妹們隨著歡快的東北民歌,熟練地舞動著手裡的紅帕子,一下把過年的氣氛帶到了晚會上。接下來,E組和C組的弟兄姐妹們獻詩《我已決定要跟隨耶穌》和《愛的真諦》。深情的歌聲表達了他們跟隨主的決心和行動。接下來小朋友lan、Anna、Silas、Nathan、Sydney和Esther用他們稚嫩的聲音為大家獻詩。他們純真的臉上洋溢著愛的光芒,在主里長大的孩子好幸運。

        晚會的亮點之一是姐妹們為晚會排練的敬拜舞《這一生最美的祝福》。姐妹們手舞粉色雙扇,變化出各種美麗的隊形和圖形,充分展示了認識主耶穌給她們帶來的最美祝福!這次晚會上的獨唱者Raymond Wang從小患有自閉症,在他的成長路上,除了有父母無條件的愛,更有主恩光照。Raymond用他渾厚的嗓音為主獻上了發自內心的讚美。

        婭莉姐妹和她所在的舞蹈團給大家帶來了具有專業水平的舞蹈《膠東秧歌》。舞者們用長扇和手絹以及嫻熟的舞姿,舞出了熱烈奔放的民族風,贏得了陣陣掌聲!B組的弟兄姐妹們給大家帶來了小品《好撒瑪利亞人》。他們的服裝設計貼切,表演自然生動,充分地傳達了聖經的信息。筆者表演了傣族舞蹈《彩雲之南》以展現民族風情和熱愛自然和家鄉的情感。D組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節目《南腔北調頌恩典》。由弟兄姐妹們各操著自己的方言朗誦聖經里的經文。這是本團契春晚保留節目。看了這個節目,讓我們感到聖經更有趣,更親切,也讓我們深感“傳揚福音到地極”的不易。

        最後,A組為我們獻上《我們成為一家人》。在他們溫暖美好的歌聲里,觀眾禁不住走上臺去,手牽著手跳起舞來,晚會氣氛達到高潮。信耶穌讓我們成為一家人,信耶穌是我們這一生最美的祝福。春晚在歡樂中結束了,讓我們帶著感恩和喜樂,頌贊跟隨主直到永遠!

        錫安主日學感恩見證

        傳統上,錫安主日學在感恩節後的週日主日學時間,有豐盛的茶點、伴隨感人肺腑的感恩分享。在過去,各人感恩的方式極富創意,有雷弟兄以感恩為主題寫的字句,令大家嘆為觀止;有多位姊妹獨唱詩歌感謝神,餘音嬝繞。在疫情過後,去年(2023年)的感恩節,眾人尤其被彼此美好的見證感動激勵。神藉著亞薩的詩告訴我們:“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50:23a)。大衛在詩篇也說:“我未曾把祢的公義藏在心裏。我已陳明祢的信實和祢的救恩。我在大會中未曾隱瞞祢的慈愛和誠實。”(詩40:10)。在此,節錄錫安主日學幾位弟兄姊妹的見證,感謝神的同在、信實和恩慈。祂是垂聽禱告的神,祂使祂的話顯為大,過於所應許的(詩138:2)。

        李明君的見證

        我叫李明君。2015年元月我隨女兒工作變動到波士頓。在這裡我們才接觸到基督教。我們很快就融入到教會中,相信主,並在2017年全家受洗歸主。

        2018年我們全家利用假期到華盛頓度假。第二天我們就去参觀華盛頓博物馆。一大早就從旅館出發。旅館離參觀地不遠,我們就走著去了。華盛頓的博物館和紀念館很多,我們只能匆匆地走馬觀花看了一下,中間也只能在快餐店用了午餐。大概在下午三點多鐘我們才返回。在離旅館只有一個街口的路上,我因為感到有點疲乏,走在我們一家人的末尾。一不小心我的右脚尖刮到地上,身體迅速向前撲倒。我雙眼緊閉,無可奈何的等待結果。突然,我感覺有一隻温暖的大手托住我的前額,慢慢地輕輕地將我放下。我感覺到自己是在一個海綿墊上,雙膝跪地,雙手撐地,前額著地,而不是摔在堅硬的水泥地面上。我身體毫無任何疼痛感。

        這時,走在我後面的一對外國情侶見我摔倒,立即上前將我扶起。我連連道謝。走在我前面的老伴聽到聲音也馬上回來扶住了我。這對情侶見我毫髮無損就放心地走了。這時,我才回過神來,後怕不已。有誰仆倒在堅硬的水泥地面上不是頭破血流啊?!主啊!我被托在前額的感覺是如此清晰!這時我才回過神來我剛才是經歷了神蹟啊!主啊!我感謝祢,祢不僅救了我的靈魂免於死亡,祢也救我脫離頭破血流的困境,讓我經歷祢話語的信實⸺“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詩37:23-24)。我確信無論是高山低谷,主都會伴我同行。主啊!我深知這一生最美最大的祝福,就是認識了主,信靠了主。

        谷代金的見證

        我與妻子在2009年6月6日搬遷到波士頓倍得福社區,一直住在孩子家直至2018年,由於孫兒女已長大,住房緊張,加上2013年中申請倍得福長輩公寓,已快五年了一直没有消息,我倆準備回國。

        在2018年4月下旬的某天,我在午睡之中做了一個夢,清楚記得倍得福公寓管理處给我來信了,信封是棕黃色的,告知我分到了寓房!我喜出望外,起來馬上告訴了老伴。结果,當天晚飯前兒子下班回來居然拿了一封信,說:“爸,公寓房管處给你來信了!”我一看信封居然和我夢中見到的一樣!這真是白日做夢居然成真!此時,我們俩夫妻恆切禱告,將我們的心願一五一十告訴父神,我們想住二樓,想要朝南房間好享受足夠的光照!

        四月底我們就將公寓辦公室要求有關證件的複印件交给管理處,並等候通知。第二天我們就被告知可以辦理入住手續。我們拿到鑰匙的那天,管理處的人員带我們看房間時,住房竟和我们們向父神禱告時的祈求完全一致,是二樓一個朝南光線充足的房間。别提當時我們有多高興了,心中充滿感恩,不知怎麼感謝我們的父神,祂那麼地愛我們。祂是如此的信實,只要你信,不妄求,求就得著,叩門就給開門,並把最好的給求祂的兒女。祂不打盹、不睡覺、不誤時、不誤事,就在我們準備回國之際,讓倍得福公寓管理處回應我們的申請,並讓我們知道,這是祂的眷顧。我們終於在2018年5月2日正式入住公寓房了。

        主啊,祢曾藉著約珥預言:“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珥2:28)。在耶穌道成肉身死而復活後的五旬節,聖靈降臨在禱告等候的門徒們身上,他們就說起各國的鄉談。彼得說這是此預言的應驗。我何其有幸也經歷從祢而來的異夢與啟發。我們的主真不偏待人。祂以各樣的方式,在意想不到時,對尋求祂的人說話並施恩福!

        楊慧珍的見證

        我信主已三十年了,由於努力不夠,信心不足,我靈命的成熟度總是落在基督徒隊伍的後面。但是,我們的神是如此信實,祂總不放棄我。去年半年,我再換膝關節,接著看脊椎骨神經错位,和膽囊急診開刀,三進三出在醫院急诊室、病房和療養院之間周折。幾個月我不能吃,不能睡,體重下降二十幾磅。最難忍受的是我一直在“9”和“10”的疼痛之間。由於疼痛,我呼求神,我禱告,還是痛。心想神怎麼不聽我的禱告。在一個夜深人静的夜晚,護士给了强烈止痛藥後也不管我了。我病得没有力氣了!冥冥之中,我想到主那稣為了拯救我們世人流血受難,祂那釘痕的雙手是何等的痛,祂為何甘願承受?祂誠然擔當了我們的憂患,背負了我們的痛苦,因祂受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4-5)。想着想着,我沉沉地睡著了,我平安了,我心靈得釋放了。我終於經歷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在基督耶穌裏,保守我的心懷意念(腓4:7)。

        最近很多人說我恢復得好,看到我的平安喜樂,我内心深深感谢主。我的心要稱頌主,因祂赦免我一切的罪,醫治我的疾病(詩103:3),使我的頭腦也清醒多了。更蒙福的是,藉著病痛中的禱告呼求,我更親近主,更能明白神的心意,如亞薩所言:“但我親近神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祢一切的作為”(詩73:28)。我要在年紀老邁的時候,向我的子孫傳說神的作為,見證神的恩典,也要向我的朋友傳福音。

        李芳英的見證

        明君和慧珍的見證,讓我想起我很喜歡且深受感動的一首歌曲⸺那雙看不見的手。“雖不見祢,觸不到祢,但是我知,祢正在對我低語。哦!主耶穌,我深知道祢一直就在這裡。是祢的手,釘痕的手,重新撫慰我那破碎的心田。”我們的神是真神,是活神,是樂意垂聽祂兒女呼求、應允幫助的神。有時神應允的時刻遲延,是祂揀選最佳時候,鍛鍊我們、使我們成長,能更認識祂。猶如約伯所言,“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伯42:5)。但有時,我們尚未求告,祂已應允;正說話時,祂就垂聽。記得教會在2021年秋季恢復實體敬拜,主日學開始那週,我正好讀到詩篇91篇。

        之後,姊妹會推薦的詩歌正是“基恩敬拜”的《不要怕》。有神的話語,我就帶著八十多歲的媽媽參與實體崇拜和主日學,神也保守我們在教會很平安。去年我參加COCM短宣,有點擔心近一百五十多人數日同吃同住同聚會。若有人感染COVID,傳染性極高。感謝神,在數日密集聚會,無一人戴口罩,無一人感染。主啊!祢的慈愛高及諸天,祢的信實直達穹蒼(詩36:5)我們以祢的信實為糧(詩37:5)。我們錫安主日學的弟兄姊妹都是住在祢殿中,靠祢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有福人(詩84:5)。願祢賜福,使我們力上加力,常進入幔內朝見祢,也能出到營外見證祢,做有佳美腳蹤報好信息的福音使者。願榮耀、權柄和國度單單歸予祢,直到永遠!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 History, Present, and Future

        Juta Pan, Victor Lo, Ling Xie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gifts, but the same Spirit.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service, but the same Lord.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working, but in all of them and in everyone it is the same God at work.” (1 Corinthians 12:4-6)

        Our History (Victor Lo)

        The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SGM) was founded by Rev. Kenneth C. Haugk in about 2002 as a sub-ministry of Stephen Ministries St. Louis which was also founded by Rev. Haugk. With his combined expertise as a pastor and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Rev. Haugk designed the course materials for SGM which are now used in many churches.

        At CBCGB, our own SGM was launched in 2004 by our former pastor King-Fai Choi. The ministry began with the Spiritual Gift Sunday School course led by Pastor Choi in our Chinese Ministry, utilizing the English course materials he brought back from a Stephen Ministries Conference including textbooks and survey questionnaires for helping Christians to discover, develop, and deploy spiritual gifts as outlined in Chapter 12 of 1 Corinthians.

        The Spiritual Gift course at CBCGB then became mandatory for baptized Christians and a continuous class in the Chinese Sunday School. It was quickly known that such course series would generate ongoing valuable data to help our sisters and brothers locate an appropriate service opportunity and for various ministry leaders to recruit spiritually gifted co-workers. Subsequently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4, Pastor Choi started assembling a small task force including Sister Joyce Chen and Brother Victor Lo on making use of survey data gathered from the class to match different ministry needs. Soon, the course materials were translated to Chinese by Sisters Chung-Pei Chang and Weihsin Chau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astor Choi. The course was later taught by Elder Hung along with Sisters Chung-Pei Chang and Weihsin Chau at the time. In late 2008, the SGM data-driven effort was re-launched by Elder Hung, with Sister Ling Xie, Brothers Victor Lo and Bing Xia joining the SGM. The recent course instructor team includes: Sisters Chung-Pei Chang and Ella Lin, Elder Ming Tsai, and Pastor Juta Pan.

        What we are doing (Ling Xie)

        In the fall of 2022,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and leadership of Pastor Juta Pan, Brother Harry Han joined SGM. Together with Victor Lo and Ling Xie, they began to build the church’s “Serving Opportunities” web page, which allows every ministry to post service opportunities for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apply online. This platform serves as a bridge connecting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church services and ministries that need co-workers. The webpage was launched on August 13, 2023 and has been playing its role since then. The hope is that everyone can find a dream serving opportunity and every ministry can recruit needed co-workers. On the same day that the website was launched, SGM organized a ministry fair with the theme of “Everyone participates in service and builds the church together.” Eight ministries participated and most of them found new workers at the fair. Encouraged by the result, SGM team members decided to turn the fair into an annual church event. This year, it will be held on May 5th.

        Another task of the SGM is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urch ministries. Its scope mainly includes:
        1. Write a job description for every service position so that participants know the purpose, goals, responsibilities, and how to develop and deploy their God-given gifts through services.
        2. Outlin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s) for large, regular church events, which can be used as guidelines for future ministry leaders.
        3. Develop training materials for ministries that require many co-workers to ensure that all participants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purpose, responsibilities, codes of conduct, and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the ministry.
        Archive the above documents with the goal of being easily reviewed and referenced.

        This task requires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SGM team and individual ministry leaders: SGM provides examples and formats, ministry leaders draft documents, and SGM edits and archives. This ministry is in its early stage, and Sister Haixia Wang will work on it, she joined our team recently.

        Our Future (Juta Pan)

        The goal of this ministry is to fulfill the commission of Jesus Christ to us, realiz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everyone in the service of the church, enabling God’s church to become a light for generations, spreading the gospel, expanding God’s kingdom, and allowing people to receive Jesus’ salvation and God’s blessings. After His resurrection, Jesus Christ’s commission to His disciples was: “As the Father has sent me, I am sending you.” (John 20:21) Jesus’ commission becomes the mission of God’s church and every Christian who has received God’s salvation through faith. Therefore, witnessing God’s glory through service is the mission received from God by every Christian. Hebrews 9:14 also reminds every child of God that serving God is the purpose of Jesus Christ’s salvation for us; without service, we fail to fulfill the purpose for which God saved us. Being satisfied with merely being saved also loses the opportunity to share and manifest God’s glory through service.

        Therefore, an ideal church should be a mobilized community where everyone participates in service, just as Ephesians 4:12 states: “to prepare God’s people for works of service, so that the body of Christ may be built up.” Thus, God has given gifts to all His children, and we are to recognize, explore, and use our gifts in church services. However, the reality often involves a few dedicated workers shouldering the church’s ministry, and some may even experience burnout. Many brothers and sisters either observe from a distance or are eager to serve but find no opportunity to contribute effectively. The challenge is to enable every member of the church to participate in services like a family member, facilitating the effective and powerful communication of God’s gospel. This is a goal every church, including CBCGB, should strive for, and it is what the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should continue to pursue.

        I have previously mentioned from the pulpit that Pastor Philip Teng, a servant of God greatly used in the past, emphasized in his “Life of Service” that services should encompass:
        1. Life: Our relationship with God and surrender to Him;
        2. Lifestyle: Living a life that glorifies God;
        3. Labor: Involvement in the church’s ministry. Therefore, the scope of services is broader than just participating in the church’s activities.
        Our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on involvement in church ministries.

        Therefore, the hope is that the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can collaborate with various congregations and ministries, pursuing the goal of involving everyone in services. To effectively establish this goal, I believe we can collectively strive in the following directions:
        1. Church pastors and elders should constantly seek the vision and ministry focus that align with the enduring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Lord Jesus to the church at each stage. Share these visions with the entire congregation regularly, enabling the entire church to understand, synchronize with fellow workers, and find their own positions of service.
        2. Services should not solely rely on gifts; mature spirituality forms the foundation of services. Pastors and spiritual growth ministries should collaborate to nurture and equip the congregation spiritually, making us vessels fit for use. This collaboration should be a joint effort of the Spiritual Gifts Ministry, pastors, and the Spiritual Formation Ministry.
        3. Encourage more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piritual Gifts Adult Sunday School. While spiritual gifts are not the sole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our services, this course helps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better, recognize our gifts, and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required for services. It provides significant assistance in our choices and involvement in services.
        4.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is cooperating with other ministries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the entire congregation to seek and participate in services. Hopefully, this platform can be established fully in the near future and play a role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congregation and ministries.
        5. Furthermore, I hope the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can assist various ministries in creating comprehensive records for each ministry. This includes different ministry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on manuals, etc., ensuring that all ministries are sustainable, not dependent on specific individuals, and can continue to thrive. Thi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health of our church in its ministries.

        Finally, not only is it the goal of the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but it also is a collective effort for all ministries within the entire church. May God lead the church so that we can “In him the whole building is joined together and rises to become a holy temple in the Lord.” (Ephesians 2:21) How can our church become unified, with each congregation and ministry hav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focuses, yet in the midst of divers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llowing us to truly live out a unified testimony? Under this overarching goal, the first step is to establish a spirit of teamwork. Regardless of the size of each ministry, it is crucial to build teams and move away from individualistic tendencies, fostering a culture where teams support each other. Continuously discovering and nurturing new talents not only ensures a succession plan but also lightens the load for fellow workers. It promotes a sense of teamwork, focusing not only on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one’s own team but also demonstrating a willingness to care about the needs of other teams and finding harmonious collaboration (Philippians 2:3-4). As we emulate Christ’s humility and work together for the sake of the gospel, not only do we please our Lord but we also become a beautiful testimony before others through unity. This is not just the goal of the Spiritual Gift Ministry but a shared effort for all ministries within the entir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