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地鷄和走地基督徒

王子中

常常看到,大波士頓地區的基督徒喜歡走訪各個教會,去尋找他們認為的“更好的信息”和“更好的音樂崇拜”,某些人還想尋到更美妙動人的建築,去體驗一番。我想,這是生活在“西方雅典”而得到的精神和智力上的獎勵。在基督教的奢華富足中,我們被慣壞了;波士頓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不去充分利用呢?對於這種精神上的自由放牧,很多人持正面態度,認為有利於靈裏的健康成長,尤其當去拜訪的教會能彌補自己教會的不足時,比如特別的聖誕節目,某種訓練,或者特別講員。但是,也確有些基督徒,對於自己所屬會並無一定承諾,或者根本就沒有固定的教會,而是熱衷於四處走動,即自由放養,時刻都在追踪“最好”的節目。這些“走地基督徒”(又稱“自由放養的基督徒”,Free Range Christian),是不是跟走地鷄(Free Range Chicken)一樣呢?

散養的雞四處行走,追逐好而自然的東西,追逐那些有利於它們身體健康的東西。它們不養在籠子裡,能享受美好的戶外生活,呼吸新鮮空氣,汲取自然環境中的精華,身上的肌肉群得到鍛煉,按神的意向生長,因而變得味美。這些雞不吃化學強化飼料,也不注射生長激素。對我們消費者而言,這些是好雞。雖然價格昂貴,我們更喜歡它們,而不是那些來自一些全國有名鷄場的大傢伙。我們買散養的走地雞,因為它們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而且吃起來味道純正。但是,當説到自由放養的走地基督徒時,我就會覺得那裏面有負面的含義。為什麼呢?

像走地雞一樣,走地基督徒也到處走動,去尋找自己喜歡的精神食糧。他們不會被長時間地侷限在同一個教會環境中,而是出去找“健康”而“好吃”的東西。那也許是一個擅長演講的著名牧師在某個教會的佈道,也許是波士頓某個教會每週一次的巴赫清唱劇,或者是在城中另一個教會裏壯觀的傳統音樂節目。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挑選讓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人的本性,目的是要滋養我們的靈魂、思想和身體,似乎無可厚非。但是這裡有幾個關鍵的問題:對於一個基督徒,判斷“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好吃”是否意味著健康?

公平而論,某一個特定教會的精神食糧,可能不如我們在其他教堂和料場得到的那樣品種多、精彩和可口。比方說,我們去勒星頓(Lexington)的恩惠堂(Grace Chapel)拜訪一下、換一下口味,可能有利於我們靈裏的滋養。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不是雞,人和雞之間有根本區別。我們以上帝的形像被創造;我們在接受基督為我們的救主後,成為神的兒女。我們必須通過學習祂的話語,通過讚美、崇拜和祈禱,通過與其他基督徒的團契,來獲得靈裡的成長。正是這種與信徒的團契和與主耶穌的結合,使我們在基督裡合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有教會和團契,從而能一起同聲敬拜。我不知道,僅僅靠自由放養,基督徒能否靈性成熟,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變得像基督那樣。雞活著,是要被放在晚餐盤裡送上桌。這是雞最終的犧牲。另一方面,基督徒活著,是要去敬拜神並彼此服事。你見過一群雞聚在一個團契裡敬拜嗎?

作為基督徒,我們受到鼓勵,去相愛相助。我們一起團契,一起敬拜主。我們共同分享,享受彼此的友誼。教堂成為我們靈裡的“籠子”和行為的框架,這樣我們就可以開展這些活動。基督徒需要一個大家庭,讓我們可以與其他基督徒連結。我們需要一個出口來彼此服事。在不同的教會間自由放養,是無法獲得這些關係的;自由放養中,沒有承諾,沒有屬靈責任的意識;自由放養的基督徒,只想要精神上的獲取,卻不想承擔責任。這很自私,像非基督徒。我不能爲雞說話,但自由放養終究是自私的行為,只有益於那些雞。一切都是為了“我”,為了雞自己。

是的,散養的走地雞味道好極了,我們喜歡。然而,誰去品嚐自由放養的“走地基督徒”呢?誰去品聞他們燔祭的香味?自由放養的基督徒是獨行俠,他們只照顧自己,不服事他人。真可惜!難怪上帝最終把他們吐了出來,因為他們實在“沒有味道”。

翻譯:張建(原稿為英文)
責任編輯:張應元,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