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死,焉知生

談談信仰與婚姻環境

鄭 妍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2)

十多年前剛來美國的時候,我本來是計劃成為一個高尚的比較宗教學學者。所謂比較,就是在儒教和基督教之間進行的比較。其中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兩者對待生死的態度。《論語》上說,“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可以看出孔子關心的不是死後的事情,而是如何酣暢淋漓地活著。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可以說是“耶穌基督釘十字架並他的復活”。要談論基督徒的信仰,就不能離開談死亡。

對死亡的理解,絕對影響著我們在今生如何行事為人。如今大多數人的“三觀”被那些佔據著娛樂版頭條的明星們塑造著。巨大的財富可以讓他們肆無忌憚地生活——吸毒、出軌、家暴、嫖娼,兒戲般地結婚、離婚……。我倒是能理解他們的:只有可以揮霍的短暫今生,沒有任何永生的盼望,何不及時行樂呢?

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讓我們這些基督徒有了完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生命,“我們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們在世上要做神忠心的管家,將來才可以在神的審判面前站立得住。我們因著信心在神面前以稱義,但卻往往忘了,“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雅2:26)。而這行為正是滲透在每天瑣屑的日常生活當中,決定著我們怎麼樣對待工作、婚姻、子女等等。

在美國讀了兩年後我發現,學術研究既不能讓我明白生,也不能讓我搞清楚死。於是,生不如死的我轉行成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碼工(軟件程序員)。來美國後,我很早並且很痛快地就接受了基督教。但是,我以為洗禮之後我就擁有了通往天堂的門票,其他的事無須掛懷,而不明白,兩千多年前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和我每天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麼關係。和許許多多大陸留學生一樣,我懷揣著在“新東方”裡被灌輸的美國夢,為著更好的物質生活而燃燒著自己的青春。而人生的悲劇卻在於,當慢慢地步入中年,兒女成行,卻發現這些所謂的“青春夢想”竟然基本和幸福無關。豐富的物質生活並不能讓孩子更聽話,也不能讓老公或者老婆越看越順眼。才女張愛玲早就幫我們做了一個絕望又精闢的總結:“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裡面說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對這句話有著不同的認識:不幸的家庭其實也是相似的——不外乎一個自私的男人和一個自私的女人。
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以為自己的人生還算比較成功的:在這樣一個“剩女”流行的時代,本科一畢業,就成功地把自己嫁了出去。我們擁有一同走過的青春,一起奮鬥過的艱苦歲月。但是生活漸漸安穩下來後,卻悲傷地發現,歲月這把刀子已經把對方雕刻得面目可憎。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當年那個每天在女生樓下等著幫我打開水的少年,已經變成了脾氣暴躁、不可理喻的中年大叔。十幾年來我一直期望他能變成我心目中想像的那個樣子——溫柔賢惠,愛我勝過愛他自個兒——可是理想與現實卻總是漸行漸遠。

我常常忍不住追問老公,我到底在你心目中能排到第幾?結果卻總是換來一句,“無聊。”我知道自己也沒有達到他的理想。以這麼多年的觀察了解,我猜想他的理想愛人,應該是個每天以無限崇拜的眼光望著他、任勞任怨的“田螺姑娘”。可是生活已經把我塑造成了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漢子”,實在對他崇拜不起來啊!於是,這種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時時刻刻在傷害著我們之間的感情。我們常常因為一言不合進而彼此指責,然後一定以戳到對方的痛處為後快(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倆曾經的哲學功底都被發揮到極致)。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過往的種種美好被化作片片利刃擊中心房,會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讓我們淚流滿面。張愛玲說,“對於大多數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我相信,對於男人,亦是如此。但是世間的悲劇就在於,我們都只愛自己——因為愛別人太難了!

這個世界上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多半是以溺愛自己為前提的。殊不知神建造的婚姻是一種相互委身的關係,需要彼此一生的忍耐和犧牲,而神的大愛正是這種力量的基石:“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感謝神,當幾年前我們重新回到教會,開始正視自己的信仰,才明白多年來我們竟然一直對神早已經賜下的那份平安視而不見,我們曾經的信仰是“死”的。我們因為愛情而結婚,卻從來不知道如何去“愛”對方,而總是急不可耐地把自己最壞的脾氣、最醜惡的嘴臉留給對方,因為我們最愛的乃是我們自己。我常常想,耶穌基督為了我們這些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作為基督徒,我們在受洗的時候發誓跟隨效仿他。可是落實到生活實際中,我們哪怕有神指甲那麼大的一點愛給周圍的人,這個世界一定比現在美好億萬倍。

我也慢慢開始明白,除了自己我沒有辦法改變任何人。於是在結婚多年之後,我開始決定接受神來改變我自己。這包括:

• 重新認識自己的罪: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我們工作不僅是為我們自己,也應當為別人。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6-29)

• 願意把主權交給神:
“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因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6-18)

• 讓神去修正自己對未來對環境的眼光: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太6:27)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5-18)

慢慢的,我發現老公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我們開始學會重新認識和接受對方——也許對方眼中有刺,可是自己眼中不是也有樑木嗎(路6:41)?雅各不是在扭傷了大腿窩(據說是人身體上最堅韌的部分)之後才得到了神的祝福嗎?當我們自己的驕傲的自我和堅硬被生活的各種磨難打碎之後,神也開始更新祝福我們的婚姻。

每天晚上孩子睡覺之前,我們倆都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和孩子一起分享禱告,說說白天各自的經歷,好事壞事,讓孩子知道大人其實也有煩惱,也需要和人分擔,然後彼此為對方禱告。這樣做,已經不知不覺成了我們家的一種儀式。如果不做,好像夜裡就不能睡得安穩。我能真切地看到禱告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改變。孩子慢慢懂得關心家人和別人了,我和老公也多了一些交流的機會——禱告讓我們學會對家人敞開心扉。

詩篇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10)我們在這世上活著的每一天,做過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會影響著我們的一生,也許,也會影響我們孩子的一生。所以,讓我們求神幫助我們每天活出我們的信仰。

最後,還想說一句。有一天,老公在看《甄嬛傳》,然後突然感慨地對我說,“就是這個皇帝求著我去做什麼寵妃,我也不會去。還是和你一起比較好。”

感謝神,讓我們看到了婚姻的美好。

責任編輯: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