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萍
母親陳李汝英女士,1926年農曆四月二日生於福建省九龍江畔的華安縣城。父李國寶公於城內經營鹽館,在地方上頗負盛名。親友來往很多,都稱他寶公。母林氏為人善良熱誠,對社會底層的人尤有愛心,常招他們到家中用餐,就連撿牛糞的人也不嫌棄;人稱她寶婆。
母親從小隨著哥哥到學校上學,1938年因抗戰的緣故,英美教會合辦的尋源中學遷至華安縣城外的草坂鄉,母親得以有機會,進入尋源中學就讀。在班上,她常是唯一的女生。母親到年老臥病的時候還能背唱她中學所學的詩歌,甚至一看到牆上所掛十字架,就立刻能唱“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我眾罪都洗清潔,唯靠耶穌寶血。”
母親二十歲,嫁給了父親陳紹仁先生。次年生了長子,讓公婆萬分高興,因此成了公婆的寶貝媳婦。1949年8月父親病重,又逢河山變色;明光二叔冒險相助,全家得以在台繼續綿延發展。母親以二十三歲年輕的大小姐、少奶奶身份,一夜之間,成了凡事雙手操作、雙肩挑起的家庭主婦;展開了台灣三十七年(1949-1986)的各階段。母親一生共生養了九個孩子,包括夭折的三個。
在那買不起洗衣機、瓦斯爐的年代裏,每件衣服、每一雙襪子和球鞋,都由母親雙手搓洗折疊;每一頓飯,都由母親經過數小時引燃煤球煮出來。母親在百般的艱難中,始終與父親夫唱婦隨、形影不離,並陪伴我們成長;為我們提供了穩定成長的環境,使我們都能完成學業,並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如今,我們都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也都能盡一己之力,服務人群、服事神;這都是母親平日諄諄教誨,以身作則,身教言教的結果;而她敬虔愛主的榜樣,更是我們一生的祝福。
原來母親自幼在家鄉,除了上教會學校之外,還隨著蘇堤柳牧師的女兒一起去教堂作禮拜。福音的種子到了台灣發芽長大。1952年,母親在桃園衛生所一位護士的帶領下受洗歸主;從此母親對神的信靠堅定不移。雖遭親友非議,家中始終未設牌位。1986年,母親隨父親移民來美,依親長子、長媳生活,並加入南培城華人浸信會大家庭,在神的家中,母親享受肢體之愛,並享受詩班練詩的快樂。
母親平日最好讀經,直至晚年仍堅持每日讀經,最喜愛背頌經文;直至失憶,仍不忘禱告,常是禱告完站起來又跪下禱告,一日數次;直至失語,仍渴望讀掛曆經文,尤其喜歡兒孫們為她讀經。失憶前,母親非常勤學好問,平日讀經,總不離字典,遇不懂的字,必查字典;並抄寫經文,以此為樂;且活到老學到老,住在醫院時仍不忘學英文,為要與工作人員溝通。
故此,母親留給了我們四項最寶貴的屬靈產業,就是:對神的敬畏與誠實、對人的真誠與正直、對事的認真與堅忍、對學問的求知與探討。
母親於2011年初診斷罹患肺腺癌與大腸癌;她仍堅持每日走路的習慣,她的毅力與恆忍,使她一直走到2013年年底。自2014年元月開始,母親因體力耗盡,數度進出醫院與療養院之間;然而,因她對神的信心,心中篤定平安,面上常帶笑容,躺在病床上常唱:“世界無可誇,歸家吧!歸家吧!不要再流浪,慈愛天父伸開雙手渴望你回家!”
雖然母親的肉體一日日地衰殘,她卻飽享天倫之樂。她的長子、長孫每日按時陪伴,另外四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十二個孫輩與兩個曾孫,也不時搭機或開車前來探望。她的次孫小時候,奶奶餵他吃飯,長大了帶著妻子餵奶奶;就是曾孫女也餵祖奶奶吃飯。
景淵舅舅是母親在世唯一仍存的親弟弟,骨肉闊別四十載,重逢全是主恩深;他和舅媽不遠千里數度前來敘舊。
母親住療養院期間,我們四代同堂,為她慶祝了九十大壽、也為她和父親慶祝了結婚七十週年鑽石婚,更與她共度了在世的最後一個母親節。
母親於2015年8月21日息了地上的勞苦,先一步抵達天家。
母親的一生見證了神的信實與聖經的可靠。正如箴言31:28-30所說:“她的兒女起來稱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稱讚她﹐說﹐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
後記
母親走後,我為她整理衣物和筆記,心中充滿感想:
1. 物質給出去—凡屬物質,無論錢財、名聲、權勢、地位,皆不久留;用得著的、用不著的,遲早也必全給出去。倘若不想身後麻煩兒女,就得生前自己處理。摩西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若要自己處理身後遺物,恐怕不到七十歲就應該開始,逐步邁向“只給不收、只出不進”;唯有如此,才能完全給出去、給得合宜。
2. 屬靈品質傳下去—言行、舉止、品格、個性、習慣,無論好壞,卻是一代傳一代。但願我們傳承給兒孫的,都是從神而來一切的美善。
3. 生命交回去—再好的夫妻,也要被死亡分開;再好的天堂路,也是自己獨行。每一個人都是單獨朝見神!“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傳道書12:7)。我們屬靈的生命,必要向祂交賬。
總之,物質的東西,再多、再好,終須“給出去”;因為帶不走。能傳承的唯有品德,還活著的時候就要栽種,才能“傳下去”。而最終我們的靈命,必要“交回去”給神,向祂負責。
誠然,生命是神所賞賜給我們的禮物;發揮生命恩賜榮神益人,則是我們所能回報於神的禮物。今日,我們還活著,就是機會!
責任編輯:潘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