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的臨別勸誡

盧植德牧師

在即將結束在CBCGB的牧會服事之際,我回想到《聖經》中的各種臨別感言。面臨迫近的生命終點,《聖經》故事中的不少主人公都發表了長篇的講話,這包括雅各(創世紀49章)、約瑟(創世紀50章)、摩西(申命記31-33章)、約書亞(約書亞記23-24章)、撒母耳(撒母耳記上12章)、大衛(歷代記上29章)和耶穌(約翰福音14-17章)。臨別感言是他們預言下一代所要面臨的各種挑戰,並提供建議與指導的最後機會。就目前所知,我所面臨的只是退休而已,我要談的是對保羅的臨別勸誡的感想。

《使徒行傳》20章記錄了保羅對以弗所教會領袖們的講話。在走海路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他沿著古代小亞細亞(現代土耳其)的海岸從一個港口到另一個港口。為了與以弗所教會交流而又不花費時間在陸地旅行上,他邀請教會的長老們到港口來相見。考慮到可能再也不能拜訪這個他親自創建的教會,他向他們告別。他的最後講話有兩個非常引人注目的主題。

最顯著的一點,是他花了很長篇幅為自己進行辯護。臨別感言通常著眼於那些留下來的人的未來,而保羅卻是在為自己的聲譽辯護,為自己的精神遺產增輝。他重申,即使面對逼迫,他的委身、謙遜與熱情絲毫不減(20:18-19)。他總是勇敢地宣講完整的福音,而不只是聽眾喜歡聽的那幾部分(20:20)。他在教堂裡證道,也挨家挨戶教導(20:20)。超越當時流行的種族主義與民族優越感,他將福音同時傳講給猶太人與外邦人,呼籲所有人都悔改、信耶穌(20:21)。即使面臨著受迫害、牢獄和殉難的前景,他也不會停止傳福音(20:24)。就在即將轉入通常的臨別感言內容之時,他突然話鋒一轉,更多是為自己辯護:他們中任何人的死亡,都不能歸罪到他的身上,因為他宣講的是完整的福音,不僅許諾了拯救,也警告了他們審判(20:26-27)。他的告別是不同尋常的,不僅是因為裡面包含了自辯,更是因為他對此是如此關注。

當保羅最終轉回臨別感言的通常主題,即教會的未來,他的信息是發人深省的。教會的長老們要盡全力來保護它:他們是牧者,要保護教會不受兇惡的豺狼的襲擊。儘管會有從外邊來的假教師入侵教會,更凶險的是在會眾中,甚至在長老中,也會有這樣的假教師出現。保羅提醒他們說,“你們當謹慎”,“應當儆醒”。為了不動搖他們對神的信心,他在警告的同時也發出了安慰:他所傳的福音可以滋養他們,為他們提供恆久的保障(20:28-32)。

通常的臨別感言會就此結束,但保羅卻進一步為自己辯護。儘管按照一世紀的慣例,作為他們的教師,在財務上接受他們的支持是他的應有的權利,他還是通過自己雙手的勞動所得來提供自己生活所需,支持自己的事工團隊(20:33-35)。最後,在擁抱和眼淚之後,他才啟程上路(20:36-38)。

在新約後面的書卷裡,我們看到了保羅的預言成真。在《提摩太前書》中,他將自己的助手留在了以弗所,以幫助他們矯正錯誤的神學思想和侵入教會的毀壞性行為(第一、二章和第四、五章)。他也為在提摩太離開後,作為教會監督、保護者的長老、執事們,制定了必須達到的道德標準和服事資歷(第三章)。

儘管保羅的臨別感言因以弗所的具體情況而是個特例,但是不論是從神的角度,還是從作者路加的角度,將它收入《使徒行傳》,都是為啟發、教育後世、其他地方的基督徒。那麼我們將其推演到當今,能夠學到什麼功課呢?至少有三。

從使徒所做的不同尋常的長篇自辯來看,牧師們需要預見到他們必須為牧會的服事盡心盡力,以顯示自己的稱職、正直與承諾。考慮到保羅在帶領以弗所人歸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他在證道中的正直,他在面對逼迫時的堅忍,他那種犧牲性的自給自足,實在令人吃驚他居然也會感到要如此長篇地為自己辯護。但他絕不是偏執狂,不是不合情理地想像著反對他的勢力。他的神學體系是創新性的,歡迎外邦人成為教會中具有全權的、平等的正式成員,而不必遵守舊約對於割禮和食物所制定的那些規定。創新帶來爭議,而爭議又導致對他和他的事工的人身攻擊。要承受風險的不僅是他的名譽:對於傳道人生疑,就必然對他所傳的福音生疑。因為這個,幾乎所有的保羅書簡都包含了為自己辯護的內容,雖然所佔比例沒有達到這篇講話裡的程度。

《聖經》並不許可在今日再有類似程度的神學創新,對於大多數牧師來說,神也不會呼召他們去面對保羅所經受的迫害或財務上的犧牲。對於牧師們的指責是司空見慣的,具體的情況千差萬別。雖然有些是有說到了點子上,但更多的情況下,很多批評、指責卻是沒有什麼道理的。面對這種情況,牧師們只有向保羅學習,同樣辛勤地、開誠佈公地事奉,卻又比其他領域裡的專業人士拿較少的薪酬。這樣做,是榮耀了神,使自己無可指責,當有人進行無理責難時,也會有反駁的依據。從另一方面看,喜歡挑剔指責服事他們的牧師的教會會眾,也應該對自己多加反省。也許他們的反對有一定道理,也許他們就像以弗所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基督徒一樣,即使是使徒保羅也不能使他們滿意。

更深一層看,有兩個細節值得我們注意,因為保羅的自辯著重提到了它們,而在我們當代的大環境下,它們能否延續已成為問題。第一個是,保羅將對會眾的證道與到他們家中探訪相結合。在鄰里社區型教會逐漸讓位於巨型教會的情況下,這種牧會模式越來越難以維持,就像街角食雜店逐漸讓位於超市和購物中心一樣。順應文化潮流比逆流而動遠來的容易。儘管要講道的牧師親自去多數會眾的家裡去拜訪已經不可能,但保羅的模式仍提醒我們,只是出席集體敬拜和聽講道是遠遠不夠的。公開的佈道必須與私下的指導和牧養以某種方式結合起來。

另一細節涉及到教導的內容。保羅兩次提到他教導的廣度:“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20:20);“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20:27)。特別要指出的是,這不僅包括了那些溫柔的教導,也包括了那些嚴厲的教訓:認罪悔改和信心的必要性(20:21),關於罪和審判的警告(20:26)。只有讓警告成為講道的一部分,使徒才可以說,那些拒絕福音的人最終與永生隔絕,罪不在他保羅身上(20:26,參見以西結書3:16-21,33:1-9)。在今日的世界,吸引眾人進入教會的壓力,常常使傳講聖經信息時打折扣。明星牧師的激發性佈道側重於得救的確據和無條件的得救,而對於罪和審判卻輕描淡寫。我們真以為神現在減輕了放到先知以西結和使徒保羅肩頭的責任?當人們因為接受了那種過濾了的、平淡無味的“現代福音”而與永生隔絕,那些言辭過於拘謹的牧師是否應該為之擔當罪責?罪和審判本也不應是我們的主要信息,但是如果我們根本不提它們,那就不僅是我們的聽眾的得救要成問題了。

保羅敢於說得罪人的話體現在他對長老們的警告上,也將我們帶到第三點。出於對保羅的敬愛,這些長老們趕了老遠的路來看他。他們對他的摯愛可以從故事的最後一句敘述看到:當他們一起禱告,眾人痛哭,與他擁抱、接吻,為可能再也見不到他而傷心(20:37-38)。儘管彼此心情相通、和情感表露,但保羅依然必須警告他們,襲擊神的羊羣的豺狼,不僅來自教會外邊,也來自教會內部,甚至可能就來自長老團內部(20:28-31)。從這個我們學習到,必要的時候,要不怕說得罪人的話,即使是面對我們的朋友和其他教會領袖。此外,他也告誡我們要認真對待教會領袖的屬靈資質。這讓我們認真執行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中所立下的一系列規定。如果古代人因面臨這些風險而必須謹慎處理,我們今天的教會也當如此。

作者後記:
作為我給《心版》貢獻的最後一篇稿件,同時也作為我在CBCGB牧會服事的最後一筆,本文的信息似乎有點奇怪。但是我要說,保羅留給以弗所的長老們的信息不是也同樣的“奇怪”嗎?鑑於中國文化中常有曲筆、影射,讀者也許會覺得我是在針對我們教會生活中的某一專門問題。所以我必須斷然否認本文有什麼幕後暗示,或表面之下還藏著什麼不滿。當子義牧師邀請我,更準確地說,是堅持要我寫一篇臨別投稿,我自然想到了保羅在告別以弗所教會時的最後告誡。當我開始動筆時,我還沒有意識到他的這些告誡的深度。所以我基本只是嚴格按經文的敘述來解釋,而沒有假定當時的情況與我們的情況相似。至少在一個方面,他們的情況與我們的是不一樣的:和保羅不同,我們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經常回教會來看看—不會頻繁到大家都懶於歡迎我們,或者干擾到新英文牧師的程度,但是至少每次我們回來,你不會說我們自上次見又老了多少。同時,願神的祝福臨到CBCGB,特別是要臨到教會的證道內容和教會領袖們身上。

英譯中:吳京寧
責任編輯 : 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