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建
昨晚住在提比里亞,加利利海邊一個安靜小城。未進城,那迎面而來浩淼湖水,彷彿一下洗去了心頭的疲勞。在旅館一登記好,大家紛紛帶上泳衣,直奔湖邊,“趕海”衝浪去囉!
在沙灘上玩到天黑,回來時,還戀著那湖光山色,想著第二天日出時,又該是如何一副美景呢?
今天是旅程的第二天,我們在加利利海周圍遊走。從旅館出來,到了湖西北岸的一個叫塔布加(Tabgha)的地方,地名的意思是“七泉”。那裡有當年耶穌登山寶訓之地——八福山(Mt.Beatitudes)。
八福山不高,坡度平緩。我們拾級而上,一會兒就到了山頂。山頂是一座天主教堂,不大,但極其漂亮,建於一九三八年。導遊先不帶我們參觀教堂,而是領我們到一側的階梯上坐下,拿出聖經,開始講登山寶訓的故事。那故事,我們當然已經諳熟在心,但在此地此景中聽,卻另有一番滋味。他的英語很棒,說完八福後,又用希伯來語念了一遍。我閉上眼,耳中聽得那域外的話語,婉轉起伏,不知所云,彷彿天籟一般,或許,那是兩千多年前的回音?
走進教堂,正門上方是一幅耶穌“登山訓眾”的油畫。進門朝四周看,大堂是八角形的;朝上看,天窗也是八個,中心是金色的穹頂。大堂中心有一塊巨大的岩石,上面有黑白大理石的拱圈護著,金碧輝煌,裝飾華麗。聽旁邊人說,這塊大石叫“基督之桌”。傳說當年耶穌復活後,在這裡向門徒們顯現,並在這張桌子上與門徒們一起用餐。四周有不少擺設,一個梯形木框裡有一條項鍊樣的飾物,下面有說明,是教宗1964年來訪時的贈物。項鍊下掛著的卻不是十字架,有點像哨子。一些修女在周圍忙碌著。
走出教堂,看到整個教堂也是八角形,造型優雅。建築的大部分是黑色的岩石,周邊的圓拱石柱卻是白色的。黑白對比分明,是否表示公義的內涵?院子裡有地磚畫,三幅一組,描繪各種聖經故事,裡面還有兩頭翹翹的船呢,應該是加利利湖上的船吧?
石柱圍成的迴廊外,是美麗的花園。一處地上,有鵝卵石鋪成的 “五餅兩魚” 圖案,也是黑白兩色:白水黑魚,黑盤白餅。魚好大,盤像個蘑菇,長得挺萌。旁邊有個小水池,汩汩流水邊,攤開一本石書,上面寫著:“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這水,象徵聖靈,象徵神的生命。真想喝一口,可旁邊有個小紅牌:“此水不可飲用。”咳!
園中小徑旁,有不少長方型的大理石墩,分別刻著八福的內容。在花園裡見到許多中國遊客,他們若不是基督徒的話,是否想來沾點“福氣”?其實主耶穌說的八種有福之人,在世俗的眼光裡,大都是“弱勢群體”呢!
《國際歌》中唱道:“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耶穌也看重底層大眾,要喚醒他們。然而,兩者間的相似性到此為止。共產主義鼓吹階級鬥爭,要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主耶穌則要把愛灑向人間,甚至要我們去愛仇敵。
轉著轉著,又回到了教堂北面的正門。看門楣上方“登山訓眾”的油畫中,主耶穌坐在巨石上,將寶訓娓娓道來,信徒們圍在四周,聽得如痴如醉。看著畫中自然天成的所在,樸實無華的氛圍。我突發奇想:這畫,不像是一個穿越時空的窗口嗎?它讓我們摒棄眼下的華麗外表,看見原本的樸素初心。
作者簡介:屬青橄欖團契
責任編輯:楊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