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建
第二回 尋良地好事多磨,得連理梅開二度
話說會眾齊心協力,將舊教堂修繕一新。76年,焦源濂牧師遠赴東南亞宣教,李秀全牧師前來牧會。教會蒸蒸日上,人數月月增添。不僅有當地華人,更有青年學子,負笈去國,源源而來,新組家庭,如雨後春筍。然人增地不增,五年過後,教堂裡已是擁擠不堪。一到主日,近三百會眾,加近百兒童,把整個教堂之空間佔盡。進得禮拜廳,只見得:
堂有新客,座無虛席;揮汗成雨,舉袖成雲。
兩三百活動鐵板椅,排得滿滿登登,過道窄如羊腸。大堂飽和,成人及兒童主日學教室尤缺,小小一個餐廳,用布簾隔起,竟要同開四班。狹小空間裡,學員坐得比肩疊足,一班可聽數班交響之音。大人尚能努力聚精會神,活潑娃娃可如何是好?眾執事見之於心不忍,只得再作馮婦,外出四處尋新地。
初時,教堂右邊有小屋出售,雖頗為糜爛,要價不高。左側緊鄰是一倉庫,雖房屋老舊,規模卻不小,執事會作了整修估價。然兩處購案提交會友大會時,均遭否決。是眾人“兔子不吃窩邊草”乎?非也。究其深層意念,乃欲教會搬出務本市。看官須知,這美利堅國,雖稱平等自由之邦,各地市鎮街區之間,經濟水準可以天差地別。務本是工薪階層地區,地處北郊;會員卻多為學界及專業人士,住在南邊勒星敦及牛頓等較富庶之地區。一南一北,交通殊為不便。
79年底,李明哲弟兄離紐約教職回埠,重又擔綱建堂,並請熊起瑋弟兄主導設計事宜。80年初,教會兵分兩路,一路在各處尋購尺度合適之舊教堂,另一路在勒星敦附近尋購土地,以建新堂。弟兄林震向郊區各美國教會廣發信函,然反應者寥若晨星。
3月,吳俊傑夫婦得知牛頓市有兩教會合併,空出一大教堂待售,眾人若久旱見雲霓,七八十會友擁去參觀。抵彼處,只見屋宇軒朗,房間寬敞,居然有室內籃球場,惹得人心癢不已。熊弟兄憶起,與李弟兄搭檔修堂之際,曾談及教堂外無空地可打球,若在大廳打,彩窗玻璃不保矣。可惜,正如俗語道:凡物怕細看,眾人心癢之餘,赫然發現教堂那巍巍鐘樓竟歪向一邊,似一座比薩斜塔,好不嚇人!雖非危若累卵,亦需修理,打聽下來,費用需數萬元之昂。更有糟糕事,因樓高屋廣,暖氣機每年吞油兩萬加侖,燒去美金兩萬多。如此高消費,教會實擔不起,只得知難而退。期間又有溫切斯特浸信會來電,欲售其教堂。李牧師等人前去看察時,對方卻又退縮。種種劇情反覆,不一而足。
至4月,兩路人馬雖八方出擊,均勞師而無功,眾心迷茫。有人提議:可否另闢蹊徑,分批或分地作崇拜?是時正值宣教年會,香港有滕近輝牧師,不遠萬裡,前來主講,與長牧執同工相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聞及購堂之難和分堂之議,彼以其數十載牧會心得,指出本教會乃青蔥新枝,需致力成長,眼下不宜分兵,待會員數穩定在五百時,再論分堂不遲;又提議既然遠地無良機,何不重顧近鄰之舊倉庫?
眾同工得高人撥迷指津,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遂喚地產經紀人接洽舊倉庫房主,並讓熊弟兄著手設計,估算費用。思中囹圄既破,眼前便覺有路,鬥拳合力,不再擊空。5月會友大會上,會友投票,幾近一致贊同購買舊倉庫;7月與房主簽約;11月初到銀行簽購房契約,房價11萬,其中借貸6萬。
會眾回想此一年之尋找,由近去遠,又由遠返近,兜個大圈,“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哎呀呀,原來在咫尺之間,神早就為吾等預備一好去處。眾人頓然覺悟:吾等欲速離務本,神之意念卻非如此。真可謂:
一啄一飲有天意,相約相守注星辰,
人慾由來靠不得,曠世天計定乾坤。
眾人於是消了去心,決意留在此地。回眼瞧這舊倉庫,富態敦實,只是長相普通,毫無教堂之態,倒是右前角處,有堡壘狀物,與小教堂尖頂略成犄角之勢。兩屋緊靠,如連理枝,可算一體,原堂為主,此堂為副。此屋年屆期頤,百年來歷經滄桑,原本為國民兵聚集習武之地,繼而作軍械庫,後又作商業出租,購房時,樓內有近十家房客:木工廠、傢具店、倉庫、磨鑽石店,西班牙教會、室內運動場、搖滾樂隊等等,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當時説定,三月內房客一概請去,房產方可正式轉手。
幾番周折,終於客去樓空,但見樓內各處雜亂無章,設備失修,垃圾成對,門窗或破舊或封死,暖氣掙扎在最低限,當年小教堂的悽慘像,彷彿又到眼前。然面對此等殘破相,眾人毫不氣餒,反被激起昂揚鬥志,畢竟曾是得勝之師,時隔八年後,要重啓 一場修堂大戰,正是:
戰士拾起老槍刀,英雄重披舊戰袍,
今日又上征伐路,只緣寸心有感召。
眾人摩拳擦掌,士氣高昂。與前次比之,此次戰鬥規模更大。軍械庫長九十呎,寬七十呎,高五十呎,上下三層,總面積逾兩萬平方呎,爲小教堂之三倍,且內部結構紊亂,不適於禮拜活動。若把前次修堂比作局部藥敷針砭,此次不啻全身刮骨療傷。
戰情複雜,建堂委員會不敢怠慢,專門成立兩小組,一名“計劃組”,一名“施工組”。計劃組由李明哲牽首,熊起瑋擔綱設計繪圖,由陳忻中、劉錦樞、曾慶豐、黃江泰等人協力匡助;施工組由洪榮宗任總工頭,率丁同甘、曾慶豐、陳存等人,分帶各路施工人馬。副堂房產甫得,李、洪兩人即刻運籌帷幄,策劃總動員,並於當日去毗鄰建築材料行與五金鋪,開啓戶頭,建立睦鄰關係,便於購買材料。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計劃組運籌帷幄,定下方略大計:首先,按施工主體,分工程爲自建和外建兩部,自建即自己動手,外建即承包於專業建築公司。其次,按時空節奏,劃工程爲三大戰役。第一戰役:整修第三層,將大空間隔出若干中小教室,用於主日學上課,以解教室缺乏燃眉之急。第二戰役:重建第一層(地下室),包括大餐廳、廚房、托兒所、書房、圖書室等各房間。第三戰役:整修第二層,建起核心空間——大堂。俗語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神對萬物自有心意。修堂之初始藍圖隨工程進展而演變擴展,建堂基金水漲船高,最終整修成了重建,耗資翻兩番,達三十萬元。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謀劃既定,總體動員,會眾響應熱烈,每逢週末及週日晚間,均來參戰。首次戰役進展順利,數週之內,將三樓一大儲藏室隔成三個小教室和一小錄音室。幾個房間有墻無面,幾位弟兄汲自家裝修之經驗,或粉白墻,或鑲精木牆板,房間煥然一新。二樓有一無用地毯,尺幅甚鉅,十數弟兄合力將其捲起,剪開鋪於三樓各大小房間,物盡其用。
三樓最大且高敞之室,乃原樂團練習場。詩班苦於房間窄小,企盼獨用大間之心久矣。計劃組順其所願,將練習場分於詩班。其場地原佈置甚爲奇葩,只黑白二色,墻上遍糊蛋盒,用於吸音。眾姊妹手刷白漆,一寸寸遮去黑色。月白墻色,配上乳黃色窗框及天花板,潔淨雅緻。林愛迪弟兄學藝術出身,作裝修設計義不容辭。其費盡心思,製一指揮臺,造型大方;又做一掛衣間,經濟實用。林弟兄又每每攜子前來同工,父子倆一老一少,配合默契,真是: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類似夫妻同工,全家上陣之景,工地上比比皆是。有一新婚弟兄犧牲蜜月時光,率新娘及七旬老母前來義工。年長者老當益壯,身手不輸青年;為父者費盡心機,向嘟嘴之雛兒婉言解釋,為何週末不去遊玩;爲妻者操持家務,顧老帶小,乏人相助。父母傾心做工,常無暇顧及幼小。如工頭陳存之幼女某次與眾孩童嬉耍,被鎖與樓外,懼泣良久,無人知曉。其父母迄今憶及,仍且疚且樂。
第一戰役尚未鳴金,第二戰役又擂戰鼓。此戰役任務艱鉅繁雜,要重建地下室,此乃自建工作最主要之部分。先是大量拆舊,層內之結構,除樑柱與地板以外,幾乎都需去除。眾人日以繼夜,見爛就拆,倒牆拔釘,清除垃圾,每週末都在斷木、碎磚、塵堆裡打滾。一片灰霧中,吆喝聲、錘擊叮噹聲、墻架倒塌之轟隆聲、此起彼伏,工地戰尤酣。
但凡改建之事,若真能一味大刀闊斧,除舊務盡,倒也暢快。如巨型鋼球,砸將過去,所向披靡。可惜樓裡“暗雷四布”,有無數新老電線水管,縱橫交錯,上下穿行。水電無情,絕不能像當年拿破崙三世之巴黎拆房隊,萬千尖鎬到處,婦孺變色,玉石俱焚。施工組特地借來對講機,由諳熟電工之陳農恩夫婦等指揮,耐心整理收妥電線,千頭萬緒,保持不亂。另有一精於水管工之弟兄,配上幾位青年壯漢,拆下無數大瓦斯管及水管。水管雖無電擊之險,卻不能誤傷貫通全屋之防火水管,諸弟兄猛中有巧,悉心呵護,防其受損。古有良言:
謹慎能捕千秋蟬,
小心行得萬年船。
誰曾預料,此番細心保護之舉,後來竟爲建堂免去一場大禍!
成語曰:“整舊如新”,此話言易行難。樓面十四扇窗,或破舊不堪,或被板釘死,原欲悉數換新,費用不菲。施工隊另有妙計,卸下窗來,一扇扇修補洗淨、換吊線、上新漆。眾人彎腰細作,汙垢需盡去,漆不沾玻璃,內中辛勞,非親歷者不能體會。舊窗更新之後,透光阻風功能絲毫不缺,諸姊妹更為之精心製作布簾,美觀大方。地下室有數十木柱,粗壯方正,撐起二樓大廳,然表面黑垢累累,清除不易。經陳存弟兄提議,包工使用高壓噴砂機對其除垢,飛沙走石中,木柱返老還春。經過數月鏖戰, 地下室“腐肉”除去,筋骨留存。繼而按設計圖紙,尺量斧正,立起新墻,隔出大餐廳、廚房、托兒所、書房及圖書室,再刷漆三層。第二戰役穩步前行。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拆除大隊在漫天塵土中苦鬥之時,計劃組亦在打一場棘手官司戰。原來,市工程檢查員審視施工設計後,提出需將普通外牆換成火墻,且要達到耐火兩小時之標凖。改動耗費極大,其要求之苛刻,遠超專業建築法規定。該檢查員在教會購屋前曾託人轉函,允將此屋改成教堂,如今卻出爾反爾。李熊等弟兄與之多次交涉無效,遂備足功課,前去州政府,向州建築法規審核處正式上書,列陳市檢查員要求中諸多不合理之處。州審核處審查後,作出裁決,核准教會訴求。聞此阻礙消去,眾人大鬆一口氣。
然法規之爭複雜深奧,教會未必能次次勝出。一樓交誼所靠近舊堂一邊,本擬造一封閉走道,將副堂與主堂連成一氣,雨雪天氣可往返其間。誰料市政府建設局橫添枝節,認為如若加此走道,則兩堂相對之墻均需改為磚墻。幾位建築師弟兄據理力爭,無濟於事,又恐爭紛日久,花費甚鉅,計劃只得作罷,最後兩堂相對各開一門。
門戶好開地難平,墻內側有一壕溝,十呎寬三呎深,長度幾乎貫穿整屋,佔去樓層面積六成,據稱是國民兵練習射擊用。如何省錢省力平此大溝?麻煩之處,恰是能工巧匠用武之地。陳忻中、劉錦樞兩位結構工程師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墊水泥磚塊爲基,截拆下之廢木料爲短柱與樑,層層疊加,如搭鬥拱一般,最後以厚木板釘平,穩紮踏實,步履其上,無人知曉下有深溝矣。
修堂一路走來,溝溝坎坎,不乏驚險場面。開工後兩月,正值隆冬季節。元月初始,氣溫突降,滴水成冰。全樓門窗緊閉,以求保溫。未料三樓教室墻上有隙,冷風侵入,凍住水管,樓內頓失暖氣,消防噴水管口受凍破裂。後天氣回暖解凍,管口水柱突湧,急衝直下,逐層洪洩,從大門口瀉出,狀如瀑布,彷彿是:
急潮湧錢塘,大水漫金山,
長河決高堤,瑤池翻銀盆。
工地損失慘重,二樓數處天花板全毀,地毯遭泡浴,一樓積水尺餘。當時警報大作,消防隊來電,洪弟兄趕去,電呼修理工,彼被各處求助纏身,無法及時前來。李弟兄車輛趴窩,無法過去。幸好後有謝昌禮弟兄來到,又懂修復之道,遂一顯身手,以緩急情。舊消防系統已度六十春秋,以此次水患為鑑,後遂換以乾式系統,既省能耗,又無凍裂之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未幾,一風雪之夜,淩晨兩點,教堂內忽又警鈴大作。幾位弟兄聞訊,夤夜趕來,進門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只見天花板焦黑一大片,地上積水寸餘,地下室邊門被破,小桌上酒瓶橫七竪八。原來,是夜有若干無聊野夫闖入,縱酒作樂,末了又起惡念,欲放火燒屋。幸有聖主保佑,虧得前期保護修復得當,火舌舔及天棚,即觸動消防機栝,滅火頭猛然噴水,滅了邪火,也唬得彼等無良漢子奪門而逃,雪地遺下串串腳印,雜亂紛紛。
之後一月,竟不斷有盜蹠之徒來訪,趁夜破窗破門,竊走麥克風、修堂工具等物。宵小多擾,水火無情,眾人不由警覺:許是魔鬼撒旦作祟不成?雖有人因之惶惶不安,眾多信徒反之更警醒團結。洪弟兄在火警之夜趕去教堂時,風雪中車輛失控撞毀,腰部亦受傷。在防火栓未修復之時,其不顧傷痛,與嚴開仁長老夫婦並劉配融、謝昌禮、陳景吾、蕭欽志等弟兄一起,輪流到樓裡打鋪守夜,以防萬一。
為絕樑上君子之念,陳存弟兄安裝防盜器,長程雷達眼掃描整個地下室,長距離紅外光束盯緊大堂入口,且帶自動報警線路,接駁至警方及臨近弟兄家。初時,雷達敏感度調試欠佳,幾次虛警,弄得警察難辨真偽,首接警報之朱弟兄家亦不勝其擾。陳弟兄等堅持不懈,以低微之經費,半年中,步步改良,設計定時器,晚間按時自動開啟電路,使防盜器日臻完美,狗盜之輩不敢肆焉。
工程排難而進,第二戰役掃尾聲之時,第三戰役已然啓動。老屋配置欠佳,外牆竟無保溫填料。爲保空調效果,牆面需全部拆除,再填入 數寸厚之隔熱棉,方可保寒冬無慮。其作業墻面廣達五千平方呎,此役乃自建工程中最硬一仗,有詩為證:
老屋壁薄內中空,開墻填棉需保溫,
樓頂髒灰紛紛下,梯上工人黑一身,
長尺短刀細量裁,登高落低忙不停,
化纖沾膚刺骨癢,棉塵入鼻涕淚噴,
包頭裹腳臂塗油,濕熱交加暑氣悶,
忍苦受累為那般,但得神殿四季春。
其中,閣樓放置隔熱材料之役最爲辛苦,空間窄逼,屋頂熱氣蒸烤。志願者有丁同甘、鄧邦寧、徐明堂、蕭欽志、吳義郎等弟兄,迎苦而上,力克難關,人稱“閣樓英雄”。
戰地處處有英豪。大堂鋪地毯之前,需鏟去老舊木磚。弟兄姊妹五十餘人,齊心協力,猛幹兩個半時辰,以碎冰鑿螺絲刀等簡陋工具,連鏟帶掃,將諾大之大堂地板,收拾得平平整整。在場職業工匠看得目瞪口呆,稱頭次在一教會中目睹如此動人之場景!“眾人拾柴火焰高”,某風雪呼號之夜,眾多弟兄拼死力將新購之浸池臺從地下室抬出,爬上防火梯,大隊人馬如螞蟻啃骨頭,將千磅浸池一步步挪入大堂,確定安裝位置。浸池終於安裝到位,從此浸禮無需在湖畔或其他教會進行。
原計劃中,第三戰役之大堂整修原非優先。大堂既無天花板,亦無天窗,入口大門只一扇。隨副堂舊顔漸褪,新貌嶄露,眾人熱情日日高漲,願景月月增添,建議層出不窮,大堂之藍圖亦隨之不斷更新。與一樓工程相比,諸多二樓大堂項目可算細工,諸如講臺、詩班座和浸池檯等處,工匠數次耐心更改,以求美觀牢靠。木工剛畢,弟兄姊妹迫不及待上前,塗以層層清漆,層間用砂紙細細磨過。新門新墻均需油漆,眾人苦幹竟日,有姊妹因過敏手臂腫起,次日依然前來。百把漆刷揮動,各處熠熠生輝。
春去秋來,眾會友苦戰近兩年,終於在82年秋完成建堂。春華秋實,獻堂之日,眾人滿心喜悅,工裝換新衣,齊來教會慶賀。昔日灰暗之軍械庫,今朝容光煥發,外有全新之屋頂、外皮、大門、窗戶,內有全新之地毯、天花板、內牆、燈光、暖氣、天窗、浸池和講臺。外牆裹以鋁皮,挺刮光潔,與原破舊木板比之,不啻天壤之別。
邁入樓來,大堂入口立有大門三扇,一字排開,足以應對出入人潮。進入門內,大堂寬闊高敞,使人頓起莊嚴崇敬之情;兩側曲肋排列,高張欲飛;長條式高窗,讓人心意冉冉向上;抬頭看,屋頂山墻上有天窗;寬朗明亮;望前看,講臺居中,詩班座如雙翼分展兩邊。半圓形臺階式之詩班座及浸池,新穎獨特;開放式講臺,使整個大廳更覺寬敞。聽眾席有五百餘固定式長櫈,帶靠背及軟墊,色澤優雅,與地毯柔和相配,其顔色由會眾民主投票選定,皆大歡喜。右後方之座席,配有耳機,可聽二樓送來之粵語同聲翻譯。
見此情此景,眾人只覺得神之光芒充滿整個教堂,心中湧出無盡之感謝與讚美。未曾想,神之賜予是如此豐盛!基督是教會之根基,吾等無金銀寶石,唯有誠心與汗水,在上添磚加瓦。每戶奉獻一椅,天國亦得一寶座。回顧過去兩年,美好經歷如在眼前:
塵土飛揚中,同儕同袍,束腰擔起勞苦
陋桌簡食旁,互敘愛心,笑看稚童嬉舞
聖主恩典下,共聚靈家,得享月華日沐
眾人陶醉於喜慶中,神卻萬事都有祂下一步計劃。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屬青橄欖團契
責任編輯:吳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