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

⸺天國子民的倫理實踐

潘儒達牧師

我們所在的是一個信息量極大的社會。從電視、收音機到海量信息的網路,信息愈多,我們卻愈不知道真假,因此需要有判斷的智慧。箴言9章10節告訴我們,判斷的智慧來自神。

評估一個人所傳達信息的真假和價值時,需要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聽其言也要觀其行,而且需要有分辨的智慧。在讀馬太福音5章和6章時,我們一不小心就會陷入一種困惑,那就是:耶穌基督是不是也言行不一致呢?

光和鹽天國子民的使命

馬太福音中,登山寶訓中的八福揭示出:天國是為所有人預備的⸺只要渴望尋求進入天國、相信而接受耶穌的救恩就可以進入了。同時,天國的子民要渴望並且經歷生命的更新,才能有名實相符的生命狀況;更重要的,是能在這個黑暗的世界發揮光和鹽的功效,見證神的真理和恩典。

天國子民應該追求新生命,這是神對我們的心意,和基督救恩的目的;同時也是為了讓我們在世上實踐神的使命。5章13、14節中,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和鹽。光要照亮黑暗的世界,鹽要使菜美味可口;天國子民不是自我封閉與世隔絕的,而是要進入世界中帶來影響力。耶穌不是說你要“作光作鹽”,而是說你“是光是鹽”。進入天國後,我們靠神的恩典已經具有光和鹽的特質了。可是我們是否是失去味道的鹽,或者是斗底下的光?

發揮光和鹽的作用,是耶穌在完成了十字架的救恩、從死裡復活向門徒顯現,差派給門徒的使命,好像父差遣耶穌一樣(約20:21)。耶穌給世界帶來恩典和真理(約1:14);每一個神的兒女在世上的責任也是發輝光和鹽的作用,帶給世界恩典和真理。我們如何能發揮光和鹽的功效呢?靠的是生命的見證。從出埃及記19至21章來看,以色列人也是如此⸺在與以色列人立約後,神馬上頒佈律法;當以色列人真正遵行律法時,他們才能向萬國見證神。成為天國的子民後,我們應有的生命見證表現是甚麼?

成全律法的宣告

在馬太福音登山寶訓中,耶穌基督宣告:“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太5:17)在猶太人的傳統中,律法和先知代表了舊約聖經。這一句話可以解讀為,全本舊約聖經是在預備耶穌基督的來到。祂是天國的君王,向人類啟示神是怎樣的一位;又死在十架上,為我們預備了救恩;祂的工作正是成全舊約中對基督⸺也就是彌賽亞的預言。除了從救恩的角度來詮釋這一節之外,我們也可以從倫理的角度來詮釋耶穌在17到19節中對律法的宣告。耶穌強調神在舊約中所頒佈的律法⸺特別是倫理的條例⸺一點也不能廢去;而且祂來的目的就是要成全舊約所宣示的律法。

然而我們在福音書中看到,耶穌在12章違反舊約的安息日條例,又在安息日治病。15章,耶穌的門徒在吃飯前沒有按照舊約律法條例洗手;祂沒有責備門徒,還向法利賽人還擊。另外,舊約律法說,不能摸大痲瘋病人,因爲摸了就不潔淨了。可是當大麻瘋患者來求耶穌醫治,耶穌不但醫治他,而且毫無顧忌地摸他。一個宣告來成全律法、宣告律法一點一劃都不能廢去的人,為甚麼不斷地違反律法的條例呢?耶穌是言行不一致,如當今時代的政治人物嗎?或者在這個表象背後有甚麼深意呢?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神透過摩西所頒佈律法的內涵(出埃及記19章)。

舊約律法的本質

出埃及記講到,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和神立約⸺神是以色列人的神和王,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神給予以色列人的使命是在萬國萬民中成為神的見證,使萬民因此而蒙福。為了成為名實相符的神國子民,為了使萬國蒙福,以色列人必需活出合神心意的生命。因此,立約後神透過摩西頒佈律法,以色列人要順服神並遵行律法。律法是神和人立約的條款,但是完全遵守律法不是人和神立約、或人得救的條件。律法是人蒙神拯救、和神立約後,在承擔向萬國作見證的使命時應遵守的準則。聖經有很長的篇幅記載律法的內容。我們試著化繁為簡,將律法的內涵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從這裡來反觀耶穌的行為,進一步地看我們今天生活應有的準則。

整個律法的根本精神是愛。愛和真理不相衝突,也不和公義衝突。華人神學家、倫理學者羅秉祥在他的《黑白分明⸺基督教倫理縱橫談》中,有一章特別講到愛和公義不相衝突,反而是相輔相成的。愛是舊約律法的根本精神,具體的兩個面向是愛神和愛人。所以福音書(可12:30,太22:37)中,在面對文士質問律法中最要緊的條例是甚麼的時候,耶穌的回答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愛人和鄰舍如自己。’事實上這個回答來自於舊約聖經的申命記6章4至5節。愛神和愛人是律法的兩個基本要點,而且它們彼此有密切的關聯。愛神是愛人的基礎,愛人是愛神的具體實踐。這兩個面向的延伸就是十條誡命(出20)。在十條誡命中,前4條是愛神,後6條是愛人。從最基本的本質與精神,發展為律法的原則。

舊約律法的實踐

出埃及記21章開始,在頒佈了十條誡命後,神又陸續地頒佈很多具體的實踐條例,這些具體的條例可以延伸到整個摩西五經。後來在猶太人的傳統中發展出更多的實踐條例和解釋,我們稱為“他勒目”,或“米示拿”。這些具體的執行條文,可以分為敬拜律(愛神)和道德律(愛人)兩類。敬拜律是以色列人敬拜的禮儀,應守著的節期,相當重要地呈現於我們與神的關係;道德律則是著重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即在與人的相處上(愛人)應有的表現。我們透過“愛人”來表達對神的愛,因為這是神的心意。遵守神讓我們“愛人”的命令,是愛祂最具體的表現。愛人是愛神的重要表現;也就是說,敬拜的重要表現應該體現於道德上。

這些具體條例的意義是:在特定的處境中,教導我們如何實踐愛神愛人;以實例的表達詮釋十誡,以幫助我們知道如何具體地活出十誡的原則。例如“不可殺人”的誡命是對人生命和身體的尊重。在出埃及記21章13節講到,蓄意殺人和過失殺人的處置方式不一樣;如果傷害了身體沒有死,也有具體的規定。再如,遵守節期的基本精神是我們與神關係的具體實踐,來紀念、回應神的恩典。所以要通過除酵節紀念神的拯救,通過收割節和收藏節感謝神的供應。

條文的侷限

但是具體條例通常和情境有關係;當情境改變了,我們還應該完全按照字面來遵守律法的條文嗎?比如,我們今天還應該遵守所有以色列人的節期嗎?現在大多數基督徒不是農民,守收割節用來表達對神的感恩像是隔靴搔癢。我們應該針對自己的處境,用合宜的方式過我們的節期,以體現原本的律法精神。同樣,我們現在不是守星期六的安息日,而是在星期日敬拜,因為耶穌在星期日從死裡復活;這能真正幫助我們認識、經歷並紀念神的恩典。還有我們現在該不該遵守女人聚會要蒙頭的例子呢?

由於不同的時代和發展,對於有一些倫理實踐的課題,我們好像不容易找到相似的條例來作為直接的指導。例如,當時的醫學還達不到墮胎的水平,所以我們不能找到直接的針對墮胎的命令,因此我們必須從倫理的根本教導,也就是神對生命權的觀點,以及生命從何時開始的角度來思考。如果要探討生殖倫理,可不可以作試管嬰兒,則完全不能在聖經中找到直接的實踐教導條例;那我們怎麼辦?倫理實踐的方式是,要探討基本準則的精神和意義,將之應用在我們現今的處境上。例如,我們參加主日崇拜要有一個恭敬和渴慕的態度,而衣著表達了我們的態度。怎樣算是得體的敬拜衣著?15年以前,我在母堂參與中文堂崇拜時,向來穿深色西裝打領帶,連有顏色的襯衫都不敢隨便穿。可當時英文堂的Chuck牧師講道穿著就很不一樣;現在英文部牧師的着裝更是不一而足。後來到波士頓市中心開拓一個專門向留學生和職青傳福音的城區事工,由於借用的教會沒有冷氣,而且我們需要讓年輕人感受到親和力,我自己和司會大部份不穿西裝,而且顏色和領帶也要更年輕一些。這樣的理解和馬太福音6章以及馬太福音的12 章的關係是甚麼呢?

對律法本質的扭曲

在神透過摩西頒佈了律法後,以色列人很認真地將原則發展出不同的具體實踐條文,看起來非常在意律法的實踐;實際上,他們在整個舊約的歷史中是不斷違背律法的,以致於落入一種歷史的循環中⸺背約不遵行律法;被神管教;有先知出來指出他們的錯誤、要他們悔改;悔改之後神又拯救他們,可是不久他們又背約了……這個狀況愈來愈遭糕,神的管教也愈來愈嚴厲;到最後,北國以色列被滅了,南國隨後也被滅了,並被擄到外邦。但是在被擄的過程中,以色列人反而有了一個重要的悔改,並且有大復興;我們從《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中可以看出來。然而到了耶穌的時代,以色列人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就是刻意地遵守律法,只是看重的是遵守律法的條文。例如,在馬太福音23章耶穌批評法利賽人遵守律法的方式。他們遵守十一奉獻嚴格到一個地步,作飯時撒三克的香料,一定要同時分出0.3克的香料放在特別的罐子;累積相當時間之後拿去奉獻。我們有這麼嚴格地遵守嗎?保證沒有。可是耶穌也說,遵守條文細到這樣的地步,對律法的根本精神⸺愛、公義、憐憫和信實,反倒忽略了。太在意表面條文的同時卻忽略了、甚至扭曲了律法的精神。耶穌時代的法律賽人好像律法警察一樣,嚴格地監視一般人有沒有遵守律法,心裡卻沒有愛。例如舊約律法有許多飲食的禁忌⸺不能吃豬肉、不能吃龍蝦⸺所以不能吃滷肉飯、回鍋肉,更不能吃叉燒這些美食。一些法利賽人就成為律法警察⸺每天,家家戶戶作晩餐時,他們會躱在人家房子外、廚房邊聞味,看那家那天作菜的味道有沒有聞起來像是豬肉,如果有就強行衝進去查是不是真的豬肉;如果沒有發現,還要嗆聲一句:“給我小心一點。下次讓我抓到你就完了!”看起來為律法的條例熱心,實則完全扭曲了律法的愛、關懷和尊重人的精神。這種作風使得法利賽人成為表裡不一的人⸺外表一付敬虔的樣子,好像外面洗乾淨的杯盤,內心卻充滿各樣的污穢。所以在法利賽人抓耶穌時,他們非常在意不能進彼拉多的辦公室,因為他是外邦人,進去就不潔淨了;但是設計陷害一個無辜沒有罪的耶穌基督卻毫不手軟。

因此在耶穌的時代的以色列人比之前的歷史時期更看重遵守律法。但是在他們的實踐中,律法被扭曲了,律法的棈神也失去了。這就是爲什麼耶穌要強調:我來,不是要廢掉律法,而是要成全⸺要恢愎律法的本質和精神;要從看重律法的具體細節轉變到看重其本質和精神。耶穌“實現”了律法的本質,挑戰當時因遵守條文而忽略本質的現象。因此,我們了解到為甚麼耶穌會去挑戰遵守安息日的條例⸺因為安息日的本意是:紀念神的創造,並且讓我們憑信心過一個身、心、靈都健康的生活。

生活倫理的本質

到此我們詮釋了耶穌並非言行不一;祂沒有干犯律法,反而是成全了律法。我們這些神的兒女像以色列人當年一樣,蒙神拯救、呼召成為天國的子民,實踐神國使命。當我們思考如何活出一個全新的人生、活出美善、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方式時,耶穌的榜樣和以色列人的戒鑑是我們要關注並且實踐的。其中最突顯的一點是,我們要分辨生活倫理準則中,甚麼是本、甚麼是末;不要本末倒置,或者捨本逐末。神教導的倫理最根本的精神是本⸺從最根本的愛開始,愛神、愛人,之後是更具體的原則,再後是思考在不同的處境中應該如何具體地作,才能體現精神。具體的條文不是不重要,但是條文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體現精神和本質。

如何把聖經中,包括新約倫理教導和舊約的律法,具體實踐出來呢?我們可以查考聖經中有關倫理生活的教導,包括律法,但是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字句和條例,而是要透過對聖經的詮釋,從其中回溯條例背後的精神和基本原則,讓我們更了解律法精神,掌握住這些背後所呈現的基本原則,然後用在我們今天的處境中。這是舊約律法條文對我們今天的意義。

經文接下來耶穌用了許多實例來闡述如何以本質和精神為本,而不要被在情境中發展出來的條例所綑綁或扭曲。在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教導中,我們認識到,要追求活出一個像神一樣的聖潔生活(太5:48)。這是我們每天生活都應追求的,因為這是神的心意。但是也會面對一個挑戰:我們做不到像天父一樣完全怎麼辦?會使我們失去救恩嗎?其實這無關得救,是得救後基督徒新生活的樣式。我們得救是靠恩典。對恩典的感念使我們樂意地、不含功利地追求活出新生命。當做不到時,我們要回到神的恩典中,求神憐憫、幫助。基督徒的生活,是一個追求活出良善的生活,也是繼續倚靠神恩典的生活。讓我們一起在恩典之路上向前邁進。

作者爲本教會主任牧師。本文基於2023年5月28於新城歸正教會退修會主題講座編撰而成。

整理編輯:邵健